导言:不再是为了推动高清晰电视的普及,而调侃自己死后要立块16比9的墓碑,CEA主席盖瑞·夏培罗在CES开幕演讲中一再强调,期待创新精神的归来,他甚至在去年写了本《Come Back》,以讨论被专利制度和资本意志束缚的科技业如何寻觅创新道路。实际上,CES国际消费电子展所代表的全球化变迁,正在成为消费电子制造趋势的风向标。3D电视、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一切创新都在悄悄推进,甚至迫不及待地抢占4G制高点。
CES的态度
“与10年前相比,CES国际消费电子发生了很多本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是技术和产品层面,更是全球化带来的巨变。”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主办方CEA主席盖瑞·夏培罗(Gary Shapiro)在接受本刊采访中说。实际上,2011年的CES展,依旧没有彻底摆脱2008年开始的经济衰退影响,尽管2700个参展厂商,以及14.8万平方米的布展空间,均比2010年增长了10%以上,但是从创新产品的含金量上,依旧无法重返2006年的顶峰。可另一方面,原本只针对北美市场的CES消费电子展,早已经将全球其他消费电子展览甩在了身后。以个人电脑工业作为背景的Comdex和Computex,变为针对代工制造的业内展示,注重于欧洲的CeBIT和东京电子展则变得更区域化。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这样思考全球消费电子展与全球电子制造业的格局关系:“其实,CES全球参展商的国籍比例,暗示着当今消费电子制造业的地缘关系。我明显感觉到CES越来越多的东亚力量,很多新产品设计和研发都来自东亚几个国家的制造巨头,而美国本土的消费电子制造商更集中于一些本地化的外设。当然,绝不要忽视微软、英特尔、Google等美国科技巨头的力量,他们在CES上表露的一些态度,将影响深远。”尽管CES展览依旧带有浓重的迎合美国市场口味的倾向,但恰恰这种以美国消费方式为蓝本的电子产品设计,正无形中以全球化分工的方式,伴随着互联网流行应用的病毒性传播,渗透影响着全球每一个消费电子使用者的最终体验。
3D掩护下的智能电视
5年前的CES,曾经被视作蓝光DVD和HD-DVD争夺下一代大容量DVD的大决战,尽管之后索尼蓝光一路凯歌,但是蓝光DVD并没有从好莱坞主导的娱乐业获得更多收益。同样的较量在2011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重演,只不过对抗并非表面化,电视制造商们变得小心翼翼,不再正面挑逗娱乐业固守的视觉娱乐内容,而是将重心聚焦回了液晶电视本身。
正如同索尼公司总裁斯金格在CES主题演讲上的开场白那样:“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电视。”“互联网电视,我们不称其为GoogleTV。”在CES现场索尼展台上,产品经理杰瑞·桑托斯指着演示屏幕说,“观众自我定制的节目内容,有别于以往电视台推送机制的高清节目,这会带来更自我的电视体验。”实际上,整个CES现场遍布以Android作为操作系统的互联网电视,只不过为了避讳美国电视巨头们在2010年底对于GoogleTV的联手抵制,包括三星和夏普在内的众多互联网电视概念机型,都被贴上了互联网智能电视的标签。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主办方CEA主席盖瑞·夏培罗并不想掩饰Google掀起的互联网电视浪潮,他说:“宽带网络连接的高清晰电视,会彻底改变观众的欣赏习惯。现在美国有3000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在使用连接互联网的电视内容,在2014年,这个比例将会高达70%。”
主动液晶快门眼镜、被动偏振眼镜和裸眼3D,三种主流3D电视技术都可以在CES现场找到试验品。而对于松下和索尼这样拥有完整电视直播级摄像编辑设备制造能力的消费电子制造商,3D电视似乎更具诱惑力。具备双镜头的3D摄像机,直接将CES现场拍摄的动态画面自动编辑切换,配合索尼还处于概念模型阶段的头戴式3D显示器。尽管佩戴专用眼镜的3D电视,明显受制于娱乐片源的限制,且并不适合所有内容,但是更多的液晶电视消费者更倾向于将具备3D播放能力,作为液晶电视额外能力的功能储备。
“我们已经意识到普通消费者对于3D眼镜的佩戴无奈。”索尼集团高级副总裁吉冈浩在接受本刊采访中说,“从实用角度看,裸眼3D无疑是使用体验最轻松的,但是从视觉质量上,裸眼3D的成本最高,至少5年内,我们还看不到裸眼3D成为主流。”对于互联网智能电视和3D化问题,松下高级副总裁鲍勃·贝瑞更乐于将此定义为过渡阶段,他在CES现场谈论道:“全球电视机制造业已经经历了10年的动荡期,现在更多的不确定性来自电视播放内容。如何智能控制,如何连接互联网,以及采用哪种3D表现方式,技术路线都摆在哪儿,关键在于,最终用户需求偏爱谁。”
平板的井喷和4G的抢跑
黑莓Playbook、三星Galaxy Tab、摩托罗拉XOOM、联想乐Pad、华硕EeePad、宏碁ICONIA、戴尔4G版的Streak7,在CES现场,几乎可以找到几十款全新设计的平板电脑,屏幕尺寸从7到10.1英寸,除了黑莓Playbook,一律内嵌Android操作系统,版本跨度从2.1到3.0。CEA消费电子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瑞·夏培罗对此现象有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本刊采访中开诚布公地说:“2010年iPad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全球电脑制造商和手机巨头,2011年CES现场涌现出如此多的平板电脑,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从优胜劣汰的角度看,这些平板电脑中肯定会有一两个成功者,甚至修炼成苹果iPad杀手。平板电脑市场出现竞争,将极大加速这类消费电子产品走向成熟,就像5年前1080p液晶电视的惨烈竞争一样,最终可以让全球每个家庭只花费1000美元,就享受到高清电视的视觉体验。”
苹果和Google都没有以正式参展商身份亲临CES现场,但是iPhone和iPad的影响力,伴随Android的开放性杀伤力,牢牢地控制着全球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集体走向。实际上,2011年CES上涌现众多Android平板电脑,早已经被IDC等行业数据分析机构预测到了,尤其是面对全球个人电脑销售增速的负增长局面。但是谁也没想到,众多电脑制造商和手机巨头会迅速开发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距离第一代iPad发布只过去了11个月,这个速度远高于Android手机落后于iPhone的两年研发周期。甚至像Streak7和XOOM这类的平板电脑,在设计之初已经将自己的竞争目标瞄向了2011年2月才会公布的第二代iPad。
不仅电脑制造商和传统手机巨头们纷纷转型设计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包括英特尔和微软在内的传统个人电脑核心技术提供者,也不得不迎合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转移。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CES开幕演讲上满是惆怅地说:“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无论你使用何种设备,Windows始终都在,下一代的Windows系统将支持ARM芯片。”这意味着以往微软只迷恋英特尔X86架构的操作系统,将彻底兼容个人电脑以外的ARM架构信息设备,微软和英特尔已经形同虚设的个人电脑时代盟友关系,彻底中止了。
而与平板电脑市场的稚嫩竞争相比,智能手机领域早已经是一片焦土,尤其是在以北美市场作为商业靠山的CES消费电子展上。诺基亚甚至只是布置了针对Qt应用开发软件的技术展示,尽管苹果从不以官方身份参加CES消费电子展,但是并不妨碍iPhone开启的智能手机大战,给CES现场的每一部新款智能手机留下深深的烙印。“现在,美国每两个人就有一人在使用智能手机,人们逐渐开始倾向使用智能手机,来完成大部分本来通过电脑才能完成的事情。”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全球终端产品高级副总裁阿兰·穆特西(Alain Mutricy)在CES现场特意强调,智能手机已经进入普及时代。为了应对传统个人电脑制造商涉足智能手机领域,三星、LG、索尼爱立信等老牌手机制造商,拼命优化智能手机细节设计上的含金量,而摩托罗拉和HTC则将矛头瞄向了美国运营商Verizon刚开始铺设的4G网络。即便国际电信联盟对于4G标准技术规范迟迟不肯盖棺定论,但是并不能阻碍像Verizon和日本DoCoMo这类强势电信运营商,以完善3G网络为由升级到LTE标准,借此实现自己在未来电信运营商4G大战中的抢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