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9-03-16

“无需纪念的纪念日”,这是2009年3月13日全球程序员社群foundation上的口号,整整15年前,Linux正式发行的1.0版本,被全球程序员视作开放源代码精神的起点之一。可除了扫荡UNIX高价服务器,以及巴结Google向手机靠拢,在过去15年时间里,Linux并没有取得真正商业统治力上的成功,Linux依旧被微软挟持的商业电脑体系踩在脚下,按照Linux之父芬兰人Linux Torvalds自己的说法,“Linux更接近程序员们的玩具,还不足以成为全民工具。”

而就在Linux诞生15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微软Windows Server组高级项目经理索尼·梅恩克透露的消息,被Linux内行们当作下一个分水岭的先兆。索尼·梅恩克讨论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将在2009年末上市的Windows7,她透露了Windows 8的开发时间表,明确表达了微软将会继续追求大而全的操作系统思路。要知道目前微软主卖的Windows Vista安装至少占用10GB空间,还处于测试期的Windows7拼命减肥也需要占用7.7GB的磁盘,尽管现在80美元就可以买到1TB的硬盘,可过于庞大的操作系统,依旧会拖累电脑系统的速度。尤其是计算能力偏弱的上网本流行,让微软追求复杂的操作系统开发思路,遇到了空前的自相矛盾。Priya Ganapati在《连线》网络版上形容最直观,他写道:“就像骨感模特穿XXL礼服,上网本运行Windows有点滑稽。”尽管微软一直通过非官方渠道,暗示Windows7通过减肥也可以运行于上网本,可却从未提及专门为上网本开发恰当的操作系统。小于10英寸的屏幕,1.6GMHz的处理器速度,以及低于500美元的售价,构成了上网本和未来手持3G电脑的新空间,与Windows大而全进化思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的背后,则是微软追求主流电脑商业利润,与开放源代码推动的小众化免费软件潮流。

Linux的无孔不入,切中了微软Windows针对上网本等“弱电脑”的操作系统容量鸿沟,Good OS、JoliCloud、Moblin,短短三个月时间全球就出现了三种专门针对上网本等“弱电脑”开发的Linux系统,甚至Linix界发行量最大的ubuntu也出现了小于300MB的袖珍版本。昔日SUN提出的瘦OS概念,借助上网本再生了,JoliCloud创始人Tariq Krim更乐于将这种瘦OS标榜为“专门为Facebook一代设计的操作系统”。除了上网本催生的瘦OS,一些民间程序员也在试探性的改良自己的瘦OS,波兰的超级黑客Marchin-PRV通过DOSBox模拟器,让诺基亚N95手机流畅运行上了微软1992年发行的Windows 3.1。这还远远不够,3月初德国黑客们在网络上贴了两张照片,一台8GB版诺基亚N95手机成功运行了微软10年前发行的Windows 98。不论是改良Linux还是破解老版本的Windows,这波瘦OS潮流,单技术角度上分析,从磁盘管理到自适应驱动程序,一切操作系统应有的程序组建都在被刻意淡化,唯独网页浏览器除外。

很显然,云计算一直强调的一切依靠互联网,程序本身就是互联网的未来思路,不声不响的与上网本带来的瘦OS热对接了。HTML、CSS、JavaScript,这些主导目前互联网应用的脚本化Web语言,完全可以替代C语言基础上的操作系统编程。Adobe试验性的在线版Photoshop Express,已经用一年多的商用测试,证明了以往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庞大软件,压根就不需要被安装到本地磁盘,每个使用者的操控动作都可以成为云计算下的末梢行为。看看过去五年时间Google布局的网络软件阵营,一旦Google为手机研发的andriod系统被嫁接到上网本,谁还会甘愿依附于购买许可授权的商业软件套路。其实微软很清楚这种未来软件趋势的杀伤力,云计算带来的操作系统流变,挑明了说,浏览器就是操作系统下一个核心。

对应的传言很快升腾,最值得思考的小道消息来自微软IE浏览器,微软打算只升级到IE8,然后废掉这个目前使用了近十年的浏览器核心引擎,转而将未来浏览器的重点转移到秘密研发的Gazelle架构上,这个Gazelle的核心很复杂,除了可以专门管理网站资源保护和内容共享,还可以针对网页插件进行分层管理,也就是说,Gazelle在技术原理上有能力控制互联网云计算软件的插入,就像现在Windows Vista复杂的管理员权限一样,微软依旧有可能控制一切。

Gazelle距离现实并不遥远,Windows 7注定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却不意味着可以再次压制住Linux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渗透,至少Linux在过去15年对抗微软Windows的焦点,开放源代码精神,似乎在未来浏览器操作系统时代,很有可能重返原点。

2009-03-06

“很多人至今对EeePC有误解,简单地认为只是低价电脑。实际上,我们最初构思的时候根本没有从价格角度出发,而是深入思考互联网与普通人之间,到底用什么电子产品容易沟通。”这是2月底跟华硕电脑副董事长曾锵声聊天时候,他对于华硕发起的EeePC浪潮的本能看法。自从2007年底华硕搞出了300多美元级别的EeePC后,我们已经可以找到惠普和戴尔的Mini式克隆品,甚至索尼还动用早年作CLIé的技术积累,搞出了以塞入牛仔裤屁兜作卖点的VAIO P,至少目前看上网本确实在流行,大有井喷化的商业效果。


可并不是没有怀疑者,惠普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就觉得上网本流行,只是顺应了经济危机环境下,大家打算省钱的心理状态,只是一时之势。可惠普还不是照样靠着给第一代Mini上网本装VIA处理器,成功诱惑来了英特尔的政策支持。如果冷静的观察,就会发现上网本真正的杀伤力并不是创造了庞大的儿童和老年人消费群体,而是大大的拉低了传统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尤其是那些打着超轻薄概念的高价笔记本。且不说那些当年花费一万多元买全美达处理器袖珍笔记本的兄弟们,面对上网本有什么感想,看看现在笔记本电脑零售市场还有多少柜台的价钱敢于写五位数.
正常的电脑生意确实在被低价稀释,这种生态链条的变化,最坏的结果就是造成技术性的”偷工减料”,背离摩尔定律对于价格和性能的平衡,笔记本速度重返奔腾三时代,反正只要不玩WOW,足够用了。另一种可能则是破坏微软操纵的商业链条,就像Windows XP强大的生命力一样,瘦化的操作系统应该追求稳定压倒一切的路线。现实结果呢,英特尔操控atom处理器,以上网本思路向手持3G计算工具过渡,微软干瞪眼没办法,玩也不是,不玩也不是。
有台EeePC的两年使用经历,完全可以影射出上网本的前途,只有7寸屏幕的Eeepc 701开包装就被格式化了,装载减肥版Windows XP,900MHz的处理器自动降速到了600。800×600的屏幕即便外接显示器,也只能达到1280×1024,可4:3的显示器最大也就是19英寸。此后FC模拟器被翻了出来,Eeepc 701变身FC游戏机,可只有三个密集的USB接口,连接游戏手柄卡在了驱动程序上,只能靠指尖敲键盘来重温《大金刚》,复杂一点的《赤色要塞》都没法45度行走。最后这台Eeepc 701终于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岗位,bt和电驴被列为永驻程序,SD卡的廉价,让Eeepc 701有了8GB的外置硬盘空间,搭配512k包月的ADSL,每天稳定下载3GB不是问题,远比以前那台1G MHz铜矿处理器的台式机省电。
900美元的索尼VAIO P一直试图跟上网本概念保持距离,可内置的atom处理器,在性能上已经打了印戳。更关键的是,上网本自身的速度升级,能否平衡性的保持售价350美元水平,才是上网本能否繁衍的关键。屏幕尺寸从7寸向11寸的放大过程,已经暗示了上网本价格诱惑力的频临崩溃。真正要命的是,第一代Eeepc 701的消费者,再升级的时候,谁会上马Eee S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