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8-10-31


最近我身边不少朋友每天都研究google map,不是研究北京周边,而是研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什么呢?因为澳元最近几个月,贬值了40%,很多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的人,都在盘算,自己的资产倒腾倒腾,借着汇率的变化,能割据多大的澳洲地盘。然后开2亩自留地,自己种菜,再养两头猪。类似的盘算,不久前更多人在网上策划过,打算集资团购冰岛。

其实日本人在80年代,天天捉么的,就是现在我们少数人在盘算的这么点玩意。上周在日本旅行,正赶上日元疯狂升值,日本大多数人已经见怪不怪了,按照日本导游胜吕先生的说法,套用我的词汇,“该去当全球地主的老鬼子,早就玩腻了小狗撒尿的玩法,留下的都是倒霉蛋小鬼子后代,一辈子就是还债,还上一代老鬼子欠的债。”


关键是除了经济性移民,这种金融性利润迁徙,根本没有战略意义,除了获取有限的升值利益,就没别的了,根本无法从战略层面,尤其是地缘经济和国民改造上有推动,更别谈什么推动母国文明进步,或者某些白吃幻想的中华殖民。那些投机迁徙对于岛国日本可以,但是对于咱们,似乎还是不妥,我依旧推崇用脚说话的迁徙思路,河南和安徽各出1000万人,集体往北走到底,定居下来,然后再组织河南和河北各1000万人,经过河南和安徽人的迁徙地,沿着海边走,走到西就可以了。没准回头能跟那些团购冰岛的温州人会师。

2008-10-23




 


999美元,苹果掌门人乔布斯在10月14日公布新一代铝壳Macbook的时候,一改苹果喜新厌旧的产品策略,悄悄的将传统塑料外壳的Macbook保留了下来,并且第一次将苹果笔记本产品的价格拉到了1000美元以下。尽管此前包括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在内的多家分析机构认为,苹果会把笔记本的价格砸到899美元,以价格诱惑来猎取戴尔和惠普的传统使用者,从而猎取67%的目标市场扩张,同时应对经济不景气可能带来的圣诞消费低迷。可乔布斯似乎并不想将苹果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拉低到10%以下,在设计上压垮对手,在价格上吓唬竞争者,保持现金流的正常循环,才能在金融动荡期将苹果股价维持在100美元一线。
 


而对于苹果Macbook过去持续8个季度的销量上涨,最咬牙切齿的要算是索尼,尽管苹果目前仅占有8.4%的北美电脑市场份额,可却占据1500美元高端笔记本电脑市场的32%,以往这块高利润空间长期被索尼占据,苹果Macbook拉低价格的打压策略,让索尼VAIO不得不收缩昔日自己独自开辟的13.3英寸笔记本市场,在全球以R和S两类型13.3英寸产品对抗苹果单一的Macbook。更令索尼VAIO笔记本紧张的是苹果与显示卡巨头NVIDIA在新Macbook Pro上的深度技术合作,新一代的Macbook Pro除了内置NVIDIA芯片组内的9400M显示核心外,还附加了一块9600M GT显示芯片,让使用者可以任意在集成显卡和外置显示卡之间自由切换,从而实现节省电池消耗与3D图形能力间的选择性平衡,要知道这项技术是索尼VAIO最早提出来的,NVIDIA作为索尼VAIO的基础技术合作者,参与到了这项技术的原始研发,手中握有不少专利,可NVIDIA却规避了专利权上的障碍,直接将这项索尼开创的技术赠与了苹果。



“笔记本电脑界的设计竞赛,真正有能力参与竞争的选手并不多了”,这是《商业周刊》在2008年初以封面文章的方式分析联想Think x300时的说法,实际上大多数笔记本制造商在逐步放弃传统的设计主义,转而投向以数量博利润的海量模式,因为英特尔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独大,无形中遏制了传统意义上的电路设计创新,更多设计动力都不得不转移到外壳和人体工程学上去了。无疑索尼成为了苹果之外,为数不多依旧热衷设计的笔记本制造商,在日经BP透露的一份全球年度电子设计能力评估中,苹果和佳能并列第一,索尼位居第三位,前五名根本就没有其他美国电子巨头。而在这份报告结尾处的分析结论写道:“80%的设计创新都是改良,只有苹果和松下热衷设计非规则的电路板,并且愿意为此承担10%的成本上升。”


在设计和技术策略之外,索尼和苹果之间的品牌文化对抗,也始终不温不火的冷战着。索尼挟持电器部门和收购来的电影唱片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构筑自己的影音王国,任何与电影音乐有关的播放产品,都离不开索尼的影子。而苹果iPod的突然崛起,扰乱了传统索尼式的企业战略布局,尽管苹果只有iPod、Mac电脑和iPhone三条产品线,根本无法与索尼数百种电子产品相比,可乔布斯在迪斯尼的股权,以及iTunes音乐商店对于唱片业商业模式的颠覆,都被放大式的归类到了苹果文化之下。正如同约翰·沃迪在那本《最佳方案》中写道的那样:“对于每个时代追求品质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根本不会考虑戴尔电脑那种毫无美感的流水线产品,品牌感情只会指引他们在索尼和苹果间掷硬币。”



实际上如何度过金融动荡期的消费低潮,远比设计竞争和品牌感情更棘手。联想已经透露了裁员计划,并且在10月17日毫不留情的送走了总部的50名员工。惠普裁员的数字更是巨大,在9月初收购EDS公司后,惠普突然增加了24600人,惠普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恨不得现在就让他们回家。与那些主要依靠美国市场的电脑制造商的窘迫相比,亚洲市场的暂时稳定,让他们不必像美国同行那样紧张,“经济衰退对电脑产业的影响很小,因为信息时代的电脑是生活必需品,很多低端机型什么可以算是快速消费品了”,宏基电脑总裁王振堂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硅谷作为个人电脑业的核心,正在因为金融风暴而动摇,至少创新速度会放慢,反而亚太地区成为了电脑业的避风港。”


2008-10-20

对于虚拟空间的假设思维,已经成为了普通人主流思维能力的一部分,不少心理学家都研究了最近10年互联网对于心理的影响,大多数人的结论都是,互联网代表的虚拟空间改变了心智,却没有改变人类原始心理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虚拟还都是在假设状态下的,很类似小孩过家家的时候,假设我是你爸爸,假设我娶了你,之类的思维。所以突破假设,很大程度上是未来新的突破的开始。


 


 


(所谓小赌怡情,第三方的紫禁韦加斯也不错)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IBM全球首席执行官彭明盛 (Sam Palmisano) 在2006年11月14日开了场什么会议吗,对于全球互联网新潮流追随者而言,虚拟世界先驱游戏《第二人生》和林登实验室的技术探索,似乎已经冷却了。可对于IBM却并非如此,IBM全球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将澳大利亚、爱尔兰和印度的员工召集到《第二人生》开的那场关于超级计算机的讨论,已经彻底被写入了麻省理工信息学教材,更重要的是彭明盛当初作为登入《第二人生》第一站的虚拟紫禁城楼,已经不再仅仅是孤单的3D背景墙,在数百万人还迷恋于《第二人生》中倒卖林登元和圈地盖楼的虚无世界时,IBM选择了将现实世界如实的还原,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了这场虚拟数字世界还原的最新目标。


 


在选择故宫进行数字3D化还原之前,IBM实际上已经对于虚拟古迹的再造憋了近十年了,最初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在经历3D建模技术和计算机运算速度对等性的几何增长之后,将一项庞大的建筑进行虚拟还原扫描并不再困难,梵蒂冈图书馆、圣母怜子像、永恒的埃及,IBM在以公益性质一步步将历史建筑进行数字虚拟化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商业价值的虚拟环境创造能力。可似乎IBM并不想照搬游戏化的《第二人生》,虚拟故宫中的访问者并不需要设定自己的角色,更多的是充当网络游客而已,并且游客间的沟通和交流,也都是以纯文字对话的方式,在浏览者的交流界面上更近似社交网站Facebook。实际上不论《第二人生》、Facebook,还是IBM的虚拟故宫,都试图搭建一个互联网化的环境平台,区别仅仅在用户自由度和交流方式上。而这个环境平台的思路,很有可能成为主宰未来互联网的模式之一,也正是基于这种长期技术谋略,IBM始终热衷于互联网的现实世界虚拟化,于是,假设变成了虚拟化去真实性的一部分。


2008-10-13


眼下互联网现在泛滥的这些所谓潮流东西,越来越接近“奶头乐”了,布热津斯基当年煞费苦心构思的未来世界框架,很有点眉目了。那些看开心网流行,心里面痒痒的主儿,有几位能耐住寂寞呢。抢车位不是这么玩的。我在2005年夏天跟上海互联网圈子的兄弟们见面,当时我就说了,SNS没希望,当时在座的有磕唧唧的王健硕,土豆的王微,好像还有E唐的人,以及吕欣欣。那时候我空口无凭的说狠话,肯定当场就有人不同意,迫于面子,没骂我,嘿嘿。不过现在看看呢,我说的对吗,SNS真的有多少价值呢,陈一舟别折腾了,回你们美国去吧,校内海内都被你买了,再把开心网域名给占领了,又如何呢,SNS不是网络游戏,玩法不一样的。


作BLOG的迫于高层压力,把BLOG改成SNS+SPACE,也没什么出息,因为这种东西管理和维护使用比SNS还麻烦,按钮超过10个,我就头晕。每个人的24小时,有多少可以被多种网络身份消耗。我MSN每年清理一次陌生人,我都嫌麻烦。你愿意当80%,还是20%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