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10-25


现在正东京幕张的一个大房间上网,旁边的一个叫elly kim的姑娘不停问我问题,从名字和相貌,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姓金的女棒子,而且100%没有整容过。她的胸卡上显示,她服务于汉城经济日报,我就不喜欢用soul的译音,很显然汉城的中文发音她很明白什么意思。她询问的核心就是一个,你如何看待东京车展上的韩国现代,现代车在中国是否很流行。

东京车展上的现代,很另类的在一个角落,没啥特别的,不过我告诉她,在北京市,现代车很流行的,满街都是,以黄色为主,而且每辆车都有专属的职业驾驶员,基本上北京的老百姓,大部分都座过现代车,在街头基本上至少曝光率高于任何日本车型。得,这位金elly很兴奋,很自豪。

2007-10-18


最近在看两本书,丰收咨询的陈惠湘给寄来的,《解读中关村一号》,作者是鲁瑞清,读之前还真不知道此人是谁,不过他掌管的海龙电脑城,估计大家都知道。经管我已经三年多没进海龙过了,但是我却依旧记得海龙原址,以及1996年,中关村的样子,尤其是四海和中海老市场的样子,以及北大资源楼的老样子。这本老中关村人写的卖场研究,似乎并没有在商业研讨内容上吸引我,反而是对于老中关村的纪录,很有价值,尤其是其中一篇对张德清的采访,绝对具有历史意义,这位张德清可是当年四季青公社服务公司的老领导,正是他当年经营的菜市场成为了后来中关村地产发展的原始点。


 


另一份是本老书,书名叫《关系》,俩作者,robert buderi和gergory t.huang,据周红旗的说法,这本书原始稿他就看过,因为书中写的正是他的客户,微软中国,以及相关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其实这本书大部分的内容还都是写微软2005年以前在中国的事情,主要是披露微软内部复杂的关系。现在再看,很有意思,从当年张亚勤和李开复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看出来很多微妙的东西。而且这本书从侧面再一次印证了我对于李开复的厌恶,在乎自己的虚伪名声,比在乎公司业绩更要紧,也许如此来形容李开复再合适不过了,反正我就采访过他一次,除了客套话,似乎没别的了,除了几个让我厌恶的G粉,大家似乎都看透了他的这套伪装,就算某个G粉背后骂我,但是我还是要说,SB的G粉,以及他们的SB偶像。

200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