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02-26


今儿上午估计很多人都起床就开电视,然后按了一圈的频道,就是死活找不到奥斯卡颁奖的直播,然后心中念叨着,去年,去年cctv6还直播了,尽管同声传译有点闹心。然后就跑到网上看直播去了。

不过我关心的不是谁拿奖,或者拿奖的哪个片子已经看了,哪个还没买盘,哪个不值得买,最多bt一下就得了。实际上在79届奥斯卡颁奖的电视直播中间,出现了一幕比颁奖本身更有意思的事情,如同1984年超级碗橄榄球赛上,那则应对《1984》老大哥形象的苹果电脑广告,今年的奥斯卡插播的一段苹果广告《Hello》,绝对可以写入历史,再让人们津津乐道很多年。

中度清晰版本直接在这里看: www.apple.com/iphone/hello/< 另外把说有说hello的人名列出来,谁有闲心,可以查查他们谁跟奥斯卡有过关系。 Lucille Ball
Jackie Gleason
Humphrey Bogart
Marlon Brando
Jerry Lewis
Marilyn Monroe
Clark Gable
Peter Sellers
Steve McQueen
Richard Dreyfuss
Burt Reynolds
Betty Rubble
Robert Redford
Michael J. Fox
Harrison Ford
John Cusack
Audrey Tautou
Kevin Spacey
William H. Macy
Dustin Hoffman
Will Ferrell
Sarah Jessica Parker
Jeff Bridges
Billy Crystal
Cameron Diaz
Samuel L. Jackson
John Travolta
Robert DeNiro
Ben Stiller
Michael Douglas
Mr. Incredible

2007-02-21

别跟我说什么网络春晚,那个不知道是死是活的中华网,早在春节前就到处鼓噪,他们要播出什么网络春晚,摆明了噱头跟电视叫板,新浪也凑这个热闹。说实在的,如果网络视频要真玩成这个样子,也别什么微视频,什么播客了,直接把电视台里面的破烂节目搬上去就得了。无非就是增加一些网络特性,什么点播阿,用户控制播放,交互留言。可内容呢,最多去掉了电视晚会上面庸俗的歌舞,以及一贯作践东北口音的小品,加上点网络恶搞,中间在插播几首网络愚民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


 


      2006年我们提出来过去门户化和小众网站的思路,可现实呢,中国互联网上依旧是那套娱乐致死加盲目灌水的风气。就这么个网络视频大串烧,基本上还是06年世界杯几个门户网站之间那套网络视频竞争的套路,只不过被挂上了春节晚会的羊头,最可气的是那些看似乎舞人心的网络春晚对决电视春晚的口号臆想,没看到央视老早就跟门户打好了招呼,搞了个2007春晚网络联盟吗,2007年所谓的网络春晚,看来除了满足网站们作秀的老心态,只剩下小狗撒尿占地盘的新现实。


2007-02-12

自从1月份从旧金山的苹果大会回来,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我,苹果iPHONE手感如何,中国什么时候上市。却并没有谁问过我苹果电脑好不好用,手机反倒似乎是最能大动中国消费者的特别产品。看看诺基亚8800多么的好卖,居然还加价,真是印证了那句人傻钱多速来的经典故事。


 
这次被迫在巴黎在老佛爷百货门口集合了一次,到处都是亚洲女人啊,专门有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的三国特别退税柜台。这让我想起了那部在BT和电驴上很有人气的老电影,《解放军占领巴黎》。我们完全可以在巴塞罗那的3GSM大会上找到类似的新版本。
 
不论摩托罗拉的Q9还是诺基亚的N90,等着瞧,很快就会在中国上市,并且又会有一堆人愿意贡献自己的现金。更重要的是通讯人口庞大啊,华为和中兴可以在最重要的位置摆摊,到底有多少是技术和成本价格优势呢?在新闻中心碰到位阿根廷的女记者,她都知道中国3G因为ts-scdma在不停推迟,他们都在等着3G换机的下一个浪潮,这其实是挺可怕的事情。

2007-02-05

导言:谁还记得Longhorn,这个微软曾经的开发代号呢。大家遗忘的不仅仅是微软视窗Vista的乳名,更遗忘的是一些信息文明生存的老方法。
 
当那些大牌电脑制造商的中国CEO们聚集在嘉里中心,为个人版Windows Vista正式上市捧场的时候。纽约时代广场同样也在上演类似的一幕,比尔·盖茨身旁端坐着众多信息产业界的大腕儿,硬件制造商的董事们都为Vista的到来而高兴。原因很简单,Vista操作系统对于硬件的要求决不含糊,基本上别指望在老电脑上直接升级到Vista。最痛快地回答极其简单,想尝试Vista,买台新电脑吧。
 
尽管韩国政府始终在跟微软较劲,抵制Vista的上市,欧盟也一直试图以反垄断名义扼杀Vista。但对于已经连续两年,每年销量都超过2亿台的全球电脑市场而言,Vista绝对是电脑生产商的大救星,陷入徘徊的商业循环被重新激活了,各类信息技术企业的现金流和股价注定在2007年都因此蒸蒸日上。微软的Vista操作系统每实现一美元收入,就会给产业带来18美元的连带收入,这是华尔街分析机构公认的结论。而在讨论微软Vista系统的商业敌人是谁时,根本不再有人提及开放源代码的Linux,按照调查机构Net Application的调查报告,Linux在全球电脑系统中仅仅占据0.38%的份额,真正控制个人操作系统则是微软Windows XP,85.02%的占有率无人能敌。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迟迟不宣布XP SP3补丁的时间表。所有人都很清楚,尽量低调对待上一代的视窗XP,新一代Vista替代XP只是时间问题。这种商业升级游戏对于中国电脑用户似乎尤其有效,别说Linux了,位列全球个人操作系统占有率第三位的苹果Mac OS,在中国占有率仅仅0.3%。对于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默认习惯,几乎已经成为中国信息社会最鲜明的特征。
 
从三张软盘到满满一张DVD,不到20年时间微软操作系统从DOS 6.0升级到了视窗Vista。可是还有多少人知道DIR和MEMMAKER是什么意思呢?对于大多数从Windows 95才碰电脑的中国用户,DOS时代的磁盘命令和内存整理仅仅是计算机级别考试中的摆设。只要会使用傻瓜化的互联网浏览器,即便不会设置outlook邮箱,不会配置FTP,似乎并不妨碍普通人享受信息生活,延续自视窗操作系统的使用习惯,直接被转移到互联网体验上,尤其对于1.37亿中国网民,这种操作系统与互联网之间在使用习惯上的区别被彻底模糊化了。即便电脑系统出现了毛病,只要不是硬件坏了,重装一次,几乎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解决办法。
 
正是面对互联网日益强大的影响力,一种习惯性的微软群体感觉早已经活生生的存在了。在Vista面世之后,Vista会不会是微软传统庞大操作系统的最后一代呢?信息学的理论派们早已经对此争论不休,在经历了90年代初阿斗式的IBM OS/S,以及21世纪初没闹成革命的Linux,所有人都不再抱希望有哪个软件商能挑战微软的操作系统了,只有纯粹互联网操作系统才有新机会,这成为了理论派们心理上的押宝方向。自然Google被当作最有潜质的种子选手,在Google内部以前有一个投票机制,工程师们以选举方式来决定哪个产品优先研发,在很多人看来Google的操作系统始终是最大的秘密项目,不被列入产品研发进度排名本身就意味着默许。不过微软似乎并不想失去控制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任何机会,其2006年初上马的Windows Live策略恰恰是在给Vista之后的操作系统铺路。内部代号维也纳的Vista后继操作系统已经秘密上马了,按照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的说法,维也纳不会像长角那样让大家等上五年,将互联网服务与操作系统融合在一起,这已经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研发方向的共识。这种思路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以及四核心的新处理器技术,更被怀疑是从技术战略上压制Google挑战微软操作系统的可能。
 
虽然不少人心中都渐渐体会到自己对于微软操作系统的依赖,就像网络信息饥渴症与网瘾之间难以区分一样,但没有谁能面对信息社会初期的迷茫,真正敢于作出自己的选择。而当Vista再一次与之前若干版本的操作系统一样,以千元高价格全球同步上市时,除了一小撮文艺青年们投奔苹果Mac,少数技术怪杰拥抱Linux,绝对多数人依旧会顺从的投靠微软Vista,即便那些狂热的Google粉丝也一样。站在大多数人中间的安全感,以及难以改变的使用习惯,再一次将全球信息社会的民众按在了微软的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