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6-10-31

导言:信息时代让所有的一切都加速了,从生活节奏到商品消费循环,从深思熟虑的思想作品到无处不在的娱乐。电视直播和互联网的强大,让所有的信息可以在几小时内传遍全球,同时也让商业推广方式产生了极度的变化,一则震撼的电视广告远比上门的推销员更有力量。于是如何更好地推广产品成为传播学中最热门的课程,但在信息飞速传播与商业利益无限放大背后,却冒出了越来越多的气泡,商业巨头公司们频频设计新产品,以加速商业消费流通的单位时间循环,尽可能多地获取更多的利润,艺术家和作者们则学会了包装自己,用最商业的噱头吸引公众。在我们这个时代信息泛滥之外,无故的拖延和不停地跳票成为必然,吹嘘、谣言和自夸成为信息时代商业方式的一部分,于是雾零(Vaporware)不再是少数派。


Vaporware,一个自造词汇,最初起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群杂志评论员,当时因为个人电脑的出现刚刚刮起了第一股信息化浪潮,每个中产阶级家庭都以买台PC或者MAC为荣,可当时软件编写公司很多更接近于个体户,软件充满了随意性,往往是软件大幅度滞后于硬件,于是那些电脑硬件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在登广告的时候总是号称送软件大礼包,可这些软件却往往又没能按照预期写出来,于是Ware所代表的软件往往给人以不靠谱的印象。而Vapor往往被直译为水蒸气,同时它也有自夸的意思,恰恰与很多频繁跳票的产品如出一辙,往往设计者或者开发商为了实现商业目的,早早就对外公布开发进度,甚至公布未来具体发布的时间,所有人只能看到如同水蒸气般的虚像,似乎成果就在眼前,可伸手一摸却什么也抓不到。扭脸就消散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干打雷不下雨。于是从Vaporware直译,雾零或者雾件成为对这类不靠谱东西的中文总称。


《连线》杂志几乎从2000年起每年都要数叨数叨技术领域的十大雾零,曾经在2006年初的Mac大会上碰到《连线》记者,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每年都要雾零一下的时候,戳穿技术背后的商业假面具成为唯一的答案。其实雾零现象在最近10年的频繁发生,并不是偶然,除了传播机制依靠互联网和电视直播的增效,技术与商业结合的经济文化起了决定的作用。雾零现象的频繁发生,背后有着很多的隐藏因素,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频繁跳票,很有可能是反竞争烟幕弹。“有太多的开发计划和产品计划都是空谈的。”《商业周刊》在2005年曾经提及雾零现象,在他们看来,恫吓竞争对手,或者让竞争对手上套才是关键。在2001年的时候微软大举开发Pocket PC的操作系统,到处演讲和布道多媒体掌上时代的到来,这让当时PDA领域的绝对王者Plam很是紧张,于是Plam全力去开发支持多媒体和多任务的新操作系统准备对抗微软,可微软却转向将PDA引入到智能手机的方向,一下子耽误了Palm研发队伍半年多的时间,甚至直接为后来Palm内部软硬件开发部门的分家埋下了伏笔。


不仅仅是反竞争的烟幕弹,很多时候给公众造成雾零感的东西,实际上根本就是野心勃勃的骗局,曾经在英国有个叫克里夫·辛克莱的人成立了一个辛克莱研究公司,他到处游说风险投资,甚至展出过他开发的袖珍电视、辛克莱商业电脑,以及辛克莱电动汽车,而在拿到现金捐款之后,人们才发现他的所谓产品设计都是空壳或者敲掉别人标签的冒牌货,可他却利用媒体和公开展示吸引了大批拥趸,很多人甚至至今还惦记着他的电动汽车何时上市。好莱坞更是雾零频发的地方,从布鲁斯·威利斯犹犹豫豫出演《虎胆龙威4》到已经64岁的哈里森·福特能否再挥起《印第安那·琼斯》的鞭子,甚至2005年上映的《终结者3》也是持续了5年的雾零状态。


除了这些处心积虑的商业利益造成众多雾零产品的出现,很多雾零也确实是不得不推迟的无奈之举。游戏开发界几乎遍地都是这类雾零现象,不仅仅是3D Realms公司已经雾零了9年的《永远的毁灭公爵》,就连2005年全球最火爆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也曾经受到开发进度问题的困扰,不停地延迟商业发布日期,曾经一度让开发商不敢见任何媒体记者。盛大公司一直视作战略产品的盒子也差点成为中国游戏界的雾零,盛大盒子曾经被捧为中国特色的数字家庭极品,小规模的销售尝试反映不佳,让大多数中国游戏迷仍旧无法尝试到盛大盒子的味道。摩托罗拉在2005年曾经试图力推微软操作系统的MPX智能手机,可在全球媒体评测和广告投放之后,MPX智能手机却从市场上消失了,甚至彻底终身雾零了。

 

十大雾零

10、玛琳·黛德丽的自传

9、只见游戏不见打仗的AH66科曼奇

8、汤姆·福特的电影

7、WiMax的等明天

6、20年拍不完一部圣斗士
5、王朔:留给女儿的俩长篇

4、《印第安那·琼斯 4》
3、SP3难产:为了Vista的敛财

2、只见照片不见能穿的耐克“蓝喷”

1、永远推迟的《永远的毁灭公爵》

2006-10-27

开包,开包。我一贯喜欢破坏性的打开包装,每次拿到好玩的东西,打开包装,永远是最充满仪式感,且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事情。今儿看到有人拿到PS3的测试,很是流口水。


其实将打开包装的过程拍摄下来,也是很具有仪式感,且充满过程的事情。我在打开自己喜欢的东西包装时候,也拍过类似的照片,甚至有一次心血来潮,出国把所有败的东西都堆在地面上,全画幅一下。好歹包装工人装好了也不容易,在物欲横飞的今天,要珍惜一下开包的乐趣。


很明显,不是正式上市的包装,而是专门给媒体评测的工包


注意:威宝的刻录盘,不知道是不是蓝光的


放大了看看就知道了,具体什么游戏。

2006-10-26

物质与思想,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一群智者在整日思辨两者的关系。而在全球大多数普通人看来,思想远没有物质容易形容和表达,笨嘴拙舌的人们似乎难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并不代表每个物质消费者心总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巴黎和米兰所代表的老奢侈主义,也不再是伪装在美国精神下面的浪费情绪,进入新世纪后的物质世界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变化,只是商业节奏伴随全球的信息化浪潮而直线加速,而在思想上则似乎突然冷静了。从70年代的绿色和平组织到90年代欧洲的绿党,以环保情绪作为思想的全球浪潮越发的汹涌,物质消费领域越来越可以感受到这种全民的绿色情绪酝酿。


没多少人知道保罗·瑞恩(PAUL RAY)是谁,这位美国社会学者带领他的同事苦干15年,依靠发放问卷调查和统计学研究的方法,在1998年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词汇:LOHAS。LOHAS其实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写,专门指健康和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原本保罗·瑞恩作这项研究只是想探求人们生活方式因为技术发展和商业泛滥引发的变化,却无形中科学统计出一条消费者心理倾向的变化曲线。LOHAS这个概念的出现,无形中给既要享受现代技术生活又要对自然环境负责的态度倾向下了定义,如同法国学者利奥塔在研究后现代的著作中思考的那样:“后现代总是隐含在现代里,启蒙、后启蒙和非启蒙呈现顺序状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直接将现代性引入到了后期蒙中。”


LOHAS的概念在美国已经广为认同,2006年的LOHAS论坛甚至已经开到了第十届,不再仅仅是学者们对未来生活物质和精神上如何协调的研究,更近似绿色和可持续方式的物质消费理念推广会。从丰田到福特,所有尝试混合动力汽车和氢气汽车的制造商每年都要走秀上台,有机食品生产商们更是不遗余力的往LOHAS概念上靠拢,甚至旅行社也针对LOHAS认同者的增多,频繁打出绿色的自然之旅。按照《商业周刊》的说法,如果把所有跟LOHAS概念挂钩的产业都统计在一起,一夜之间美国出现了一个接近4500亿美元的超级消费理念市场。


当2004年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媒体频繁念叨的词汇时,LOHAS概念并没有被官方机构和中国的商业巨头们注意到。一贯中国民间的自学引进能力让LOHAS有了“乐活族”这样译音的名字。“乐活只是小圈子内的生活观点”,自认为是典型乐活族的王毛毛在采访中谈道:“国内LOHAS概念很大程度上不是直接从美国进口来的,日本的设计界最先注意到乐活族的存在,日本的设计师们如获至宝的在2005年拼命用产品丰满这个概念,我也是因为热衷时装而知道这个概念,其实我们这代人每个人心底都暗藏着这种乐活式的生活观点,只是没有人创造专门的概念词汇。”


酷已经不再是什么流行的褒义词汇,与单纯极客概念对于极端技术进步改变生活方式的追求不同,乐活族的身份自我认同范围更广泛。就算是总将环保挂在嘴边的绿色极客,依旧是以技术速度和另类享受为核心的,可持续循环的乐活族思维与极客的偏执依旧存在矛盾,维真集团老板理查德·布兰森绝对是极客的典型,他可以为了实现热气球环球梦想,而数次耗费人力燃料的去疯狂飞行尝试,可在大多数纯粹乐活族看来,布兰森只是一个有钱的超级顽童。美国在2005年第九届乐活大会上公布了一个数字,美国至少有6000万的乐活族,这个数字已经超过欧洲支持绿色政治主张的选民总量了。中国到底有多少乐活族呢?这几乎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似乎国内只有城市幸福指数的排名,却并没有科学性的评估乐活族数量。对于到底如何算是中国乐活族的标准,有人在博客上反思道:“中国人对于吃穿住行这些基础物质的追求,已经跨过了现代化的门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到乐活族式的时尚,他们只知道Gucci和路易·威登代表时尚,只知道波尔舍SUV卡宴开起来拉风,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裘皮大衣上洒油漆,为什么有人宁愿汽车零到百公里加速15秒,也不买排气量超过2升的车。”在很多乐活族看来,工程塑料永不不如木头外壳手感好。可绿色和平组织的支持者绝对不会这么思考,在他们看来木头外壳只会增加商业砍伐植被的数量,工程塑料又有可能含有阻燃剂,回收不当将会造成污染。乐活族们可不希望整日为这些问题发愁,在他们看来生活质量与每个时代技术变化应该是对等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则是一种看不到的原则问题。


资讯


全球最LOHAS理念的公司


Google绝对是当之无愧的LOHAS公司,从两位创始人的混合动力车到Google引以为豪的自助厨房,从可以带狗上班到每个程序员都特有的20%自由时间,几乎所有的乐活族特征都可以在Google找到。在2006年初用3.19亿美元买下山景城的全部房产后,Googleplex将被彻底的改造,9200块太阳能电池板将被全面安装在Googleplex的屋顶,从而直接给Google总部100万平方英尺的房屋提供30%的电力供应。按照加利福尼亚的电价计算,9200块太阳能电池板所提供的能源折合成电价,只需要五年多就可以收回投资。


最LOHAS的音乐


不插电,这曾经被很多摇滚青年当作复古演奏的传统。而压根就不采用任何电子乐器,尽量把原始乐器本身的音色还原,从演奏形式和技巧上追求自然美。乐活族们颇为推崇这种音乐,也被称为Acoustic音乐。日本音乐人坂本龙一可以算是这种音乐最偏执的身体力行者。


最LOHAS的运动


羽毛球、游泳,高尔夫,这些全球流行的健身运动都需要修建大量的人工设施,就算慢跑也需要专门的跑鞋,无疑又是化学工业的产品。乐活族公认瑜伽是最经济和健康的运动,需要的仅仅是一张植物纤维编制的垫子。


最LOHAS的网站


eBay被很多乐活族认为是最LOHAS的网站,在他们看来eBay上充足的二手商品信息,让全球每个商品都能物尽其用,不再是壁橱和垃圾堆中的浪费品。


你算是乐活族吗?


自然营销研究所在2005年出版了一本《LOHAS消费者报告》,乐活概念不仅仅被设计界所腾挪,更是商业界热衷的新思路。按照这份报告的分析,每个人可以根据消费者态度、购买的驱动力、使用频度和影响因素等诸多内容对号入座,考核自己到底有多乐活。


分数                         5            4        3         2


座驾的百公里油耗           6升以下       8升      10升     12升以上


12个月内旅游次数           8次以上      5次以上  3次以上    0次


手腕上的手表戴了多久        10年         3年      半年     昨儿买的


1个月内用掉多少张打印纸    无纸办公      50张     300张    不计其数


平时锻炼的体育运动           瑜伽        慢跑     乒乓球    高尔夫


20分以上=乐活族  20>>乐活游离派>>17    17>>中立派>>13    13>>无关紧要

2006-10-24


 

不是有人抱怨俺老写苹果吗?嘿嘿,因为苹果在最近5年,绝对是一个活力十足的公司,远比其他任何硬件制造商更有的写。而且苹果从来不正面谈论历史,也老神神秘秘的不说未来,然后突然拿出来个东西吓唬人,所以才更有料。

注意这个族谱右上角,那个hp ipod,哈哈。

2006-10-22

今儿bt了一个今年夏天的电影,thank you for smoking。俺一贯不抽烟,不过还是对这个电影很感兴趣。让我们大家对全球的游说文化深入的认识认识,里面香烟组织、贩酒组织,还有合法持枪协会,三个代言游说人组成了一个M.O.D.小组。其实这样的组织,在中国也不少,不论是一堆堆的行业协会,还是隐藏更深的政府代言人。还记得WAPI吗?或者张宝全天天叫嚣的那个EVD。

当别人问俺为什么不抽烟的时候,我的理论很简单。从小我就没那么多衣兜裤兜装烟盒和打火机,俺小学时候兜里面总是塞得满满的,只要离开学校我就摘了红领巾,这得占一个兜,然后还有一个兜专门放玩具,好方便上课和大便时候都能拿出来玩。后来上班兜倒是多了,可更紧张了,钱包,手机,门钥匙,车钥匙,一个个都占地。压根就没了香烟的空间。如果仔细数数,我们这代人身旁都谁在抽烟呢。譬如我这个5人小部门,2男跟3女,只有一个腰长的姑娘抽烟。再放大点范围到三联周刊的编辑部,我仔细用手指头加脚趾头数了数,17女,16男,3女烟枪,6男烟鬼。9除以33,27.3%的吸烟率,这个数字还没算上美编和发行部门。几乎这些抽烟者中只有一男一女出生在75年以后,可见其中的一些问题。


最后贴一段影评。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感谢你抽烟》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一个广告及公关业的黄金时代、一个诚意欠奉、只重包装的时代,政客只为极狭窄的特定利益服务、媒体追求利润而罔顾社会责任……现代社会在分工细致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专业伦理崩坏、职业道德沦丧的现象,政坛、商人、演艺界、媒体等等均成为了影片的讽刺对象,片中的对白最为出彩,是好莱坞近来少有的仅仅凭借着语言包袱就达到了捧腹效果的喜剧作品,主人公尼克的一些台词出落得相当精彩:(面对肺癌病人和观众) “我们并不希望肺癌患者死去,因为这样我们等于失去了一个消费者,我们都希望他们活着并继续吸烟”;(面对一个说“妈妈说吸烟有毒”的小女孩)“如果你们的妈妈说巧克力是有毒的,你们信吗? 就是啊,所以我们要做出自己判断;(面对记者关于“为何选择推广吸烟作为职业”的提问)“为了控制人口”……

2006-10-16

没有多少人记得2001年10月23日,苹果电脑老大史蒂夫·乔布斯慢条斯理的举着第一代iPod演讲,因为当时全球媒体都还没从911袭击的震撼中醒过蒙儿来。而当五年后苹果iPod累计销量超过6000万台的时候,全球的iPod粉丝们都纷纷跑到Youbute等视频网站重温当年iPod的诞生场景。五代不同的iPod,总共只有13个品种,却在五年时间卖掉了6000万台,苹果的iPod无疑创造了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商业神话。


曾几何时索尼的Walkman随身听创造的音乐文化,彻底改变了每个人收听音乐的方式。而苹果则成为了数字音乐时代Walkman的继承人和超越者,直接传输到iPod的收听方式,以及网络音乐商店的购买模式,彻底将根植于数字时代的民众音乐力量唤醒。如果单纯从销售数量上统计,只有索尼的PS2游戏机和摩托罗拉的V3手机可以跟苹果的iPod比肩,iPod所创造的商业奇迹远不止疯狂的累积销量那么简单,iTunes音乐商店所开创的模式,几乎成为手机生产商和全球3G网络运营商都在模仿的方向。当2004年一些唱片公司希望苹果电脑能将iTunes音乐商店的歌曲下载费用比99美分再高一点时,史蒂夫·乔布斯马上就展露了他温柔的铁腕,并且很是坦诚地说道:“如果那些唱片商想要增加每首歌的下载价格,这只能表明他们正在慢慢变得贪婪。”由此可见苹果iPod和iTunes音乐商店对于移动音乐播放器和唱片商业界的影响有多大,iTunes音乐商店的下载业务甚至已经占据了北美合法音乐下载市场的82%。


《福布斯》杂志在评价苹果公司时写道:“iPod给全球消费者所带来不仅仅是数码思维的音乐享受,更是21世纪数字商业时代完美无瑕的案例,如果没有iPod的出现,苹果电脑绝对无法重现当年的辉煌。”实际上如果回顾iPod诞生五年来苹果股价走势,不难发现iPod所具有的商业光环效应是多么明显。就在iPod即将迎来五岁生日的时候,苹果股价持续上涨,仅9月26日当天就狂飙3.6%,突破75美元,以至于旧金山ThinkEquity Partners的分析师Jonathan Hoopes在报告中早早就开始预言苹果电脑股价迟早破百。推动苹果电脑股价走高的不仅仅是iPod突破6000万的销量,也不是9月底公布的新款iPod设计多么诱人,始终处在保密阶段的下一代iPod,以及正在代工厂试验生产的苹果iPhone手机,早就成为全球商业界看好苹果电脑的重要砝码。当微软模仿iPod设计出了他们的ZUNE之后,五岁的iPod如何突破商业围剿,继续iPod的商业奇迹呢,为此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苹果电脑公司的全球iPod总监Stan Ng。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苹果仅仅用五年时间就在全球卖掉了6000万台iPod,这个成绩确实很惊人,从第一代iPod到后来的iPod nano和shuffle,你认为哪个型号在设计上是最好的。


Stan Ng:很多人都惊叹新一代的iPod shuffle真袖珍啊,因为人们很难想象MP3随身听能设计成衣夹子一样。但我认为第二代的iPod nano才是目前iPod历史上的设计经典,铝材料的外壳彻底改变了iPod的手感和坚固度,其轻巧程度甚至不输于上一代的iPod shuffle。我想iPod nano应该更能被大众所认可。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新一代iPod nano重走了两年iPod mini的彩色路线,要知道当年iPod mini曾经引来手机界的色彩模仿,你觉得这种色彩化的组合是永远的招数吗?


Stan Ng:黑与白,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iPod一直在遵循这两个经典的颜色主线。苹果白几乎已经可以算是一种标志颜色了,我们的设计师反复推敲觉得,白色绝对更适合凸现iPod的显示屏幕色彩。而从iPod U2开始的黑色,不论在iPod还是Macbook笔记本电脑上,黑色始终标示着更高配置的旗舰品。新一代的iPod nano是铝外壳,要比上一代iPod nano轻巧了很多,配上黑白两色之外的粉色、绿色和蓝色,更能散发出时尚诱惑。


三联生活周刊:就在9月底苹果的Showtime之后,微软也公布了他们的MP3随身听ZUNE,甚至包括对苹果颇具威胁的249美元定价,你觉得微软是iPod的敌人吗?


Stan Ng:其实微软一直是苹果电脑的开发伙伴之一,苹果上的办公软件就是微软开发的。目前看到微软的ZUNE只有30GB的一种机型,而苹果的iPod经过五年的时间已经是一个家族了,每个音乐迷能轻易的发现,选择谁将是正确的。如果说ZUNE的外观设计很漂亮,那我就肯定不诚实了。现在微软的ZUNE还没有正式发首,所以还不能评判全球消费者的集体态度,不过ZUNE的屏幕尺寸相比iPod要更大,但你要注意到,不论iPod还是ZUNE,分辨率都是320乘240的,只不过ZUNE把每个像素放大了一点点,这远远不能算是什么革命性体验吧。不要以为过去五年时间苹果电脑仅仅是卖掉了6000万台iPod,我们还在苹果的iTunes网络音乐店上卖掉了15亿首歌曲,以及5000万部视频节目,甚至还有220个电视剧可以随时看。苹果的iPod早已经形成了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从音箱到皮套,从挂绳到车载充电器,累计品种已经超过了2000种,全球你很难找到像iPod这样健康的商业生态链。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在2006年里苹果电脑跟耐克合作,把iPod和智能慢跑鞋匹配组合,还有李维斯的iPod牛仔裤,这种跟服装运动品厂商的跨领域合作还会继续吗?


Stan Ng:苹果电脑跟耐克的合作已经很久了,让iPod成为运动健身伴侣,一直是苹果想追求的生活方式,我们还同欧洲的可口可乐也合作过。我们很希望看到更多这种跨领域合作,希望由此诞生一些新颖的生活体验。


三联生活周刊:诺基亚的N系列,摩托罗拉的E2,还有索尼爱立信的Walkman手机,越来越多的手机试图抢占iPod带动的音乐市场,音乐手机是iPod的威胁吗?


Stan Ng:音乐手机制造商们的重点还是手机,他们首先需要满足的是电话通讯的需要,音乐只是手机上的附加功能,苹果电脑则是整日在研究如何让iPod释放最悠扬的音乐。当今很多手机都可以播放音乐,可却有多少人在用手机听歌呢?iPod在过去五年时间带来的是全球欣赏数字音乐,这远比音乐手机要专业的多。


三联生活周刊:曾经10年前的随身听巨人索尼一直对iPod耿耿于怀,我们注意到不少人在用索尼PSP游戏机听音乐。而苹果新一代的iPod Video扩充了游戏功能,包括电脑上很流行的祖玛游戏,是否未来iPod会更偏向游戏延伸。


Stan Ng:索尼在MP3音乐领域的追赶还有些距离,其实这个问题就如同音乐手机之于iPod。索尼的PSP和任天堂的NDS都是纯粹的掌上游戏机,苹果公司的iTunes网店上现在有九种游戏,我们没有指望人们把iPod当游戏机来看待,这九种小游戏只不过是些点心,就是让大家在等车或者排队的时候消磨时间的玩物,五分钟到十分钟的iPod小乐趣而已。


三联生活周刊:我记得五年前乔布斯首次公开iPod的演讲中提到,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是当时最划算的MP3选择,但现在闪存越来越便宜,未来iPod会不会放弃硬盘。


Stan Ng:目前从成本上衡量,到底是硬盘廉价,还是闪存划算,并不是一刀切的问题。对于那些追求大容量iPod歌曲存储的用户,30GB容量的硬盘还是要比30GB的闪存便宜很多,但闪存的体积小巧且更省电,这种优势会越来越明显的。


三联生活周刊:所有人在一年前就开始期待使用触摸屏技术的iPod,还有Wi-Fi的使用,甚至包括传闻已久的苹果手机iPhone。


Stan Ng:难道你不喜欢惊喜吗?在iPod过去五年的历史中,每一代新iPod都是当时的一个惊喜,何时引入这些新技术元素,我想只是时间和成本的问题,iPod shuffle和Nano都非常小巧,如何引入触摸屏技术是要受制于尺寸问题的。我每天都听到一些关于未来iPod和苹果手机的流言。其实现在每一代iPod的新品种都足够多,完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数字音乐的需求。

2006-10-12

#isubb#docs&spreadsheets,这么一个长长的名字,google用这个来标示与office的名字不同。正好10 1之前专访了微软负责office的老大。

Writely不是Office的威胁:对话微软副总裁库特·德尔贝尼

“微软可以在Xbox游戏机和MSN等业务上甘愿常年亏损,因为光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这两套产品销售利润的零头就够弥补亏损了”,《商业周刊》在评价微软2005年第四季度财报时如此写道。尽管2005财年微软的净利润就高达122.5亿美元,但是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的多次推迟,以及Office办公软件3年没有升级更新,已经放缓了微软全球商业敛财的速度。而与Windows操作系统长久以来徘徊在垄断诉讼与和解的边缘不同,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几乎一直顺风顺水,自从1983年基于DOS下的第一个Word字处理软件开始,1989年第一次图形化界面的Word 1.0,直至此后Office 2000的全球商业热卖,33年来微软的办公软件悄悄的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几乎年轻一代没有几个人知道WordStar或者Lotus123这些字处理软件当年的开山鼻祖了。

当汉森·施密特在编纂电子文明进化史时,在他看来Office将人类文字表格处理效率提升至少五倍,甚至将其列为20世纪人类进化工具第六位。大多数人早已经对Office软件生成的DOC格式文档习以为常,却并没多少人注意微软Office正在面临新的挑战。Google悄悄收购的网络字处理公司Writely,以及网络电子表格Spreadsheets都很有可能成为微软Office的杀手。基于互联网的web访问方式似乎有可能颠覆微软目前主导的桌面软件形势。澳大利亚《悉尼邮报》曾经做过一份调查,尽管这份调查的问卷就是以Word文档方式投放的,可65.8%的人都认为Google所代表的Web方式办公将会取代微软Office。微软信息办公策略主管Alan Yates在与路透社的谈话中很自信表示:“Google并不是技术威胁,他们可以用广告方式抵扣用户使用软件的成本,为什么微软不能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呢。”微软似乎并不会轻易提供网络版的Office,毕竟每套售价399美元的桌面Office可是利润的绝对源泉。尽管欧盟竞争委员会一直将微软视作眼中钉,并且已经在今年2月就接受了第一起对Office 2007涉嫌垄断的指控,但这并不影响微软股价在10月4日飙升1.5%,并且在过去三个月时间上涨了17%。似乎Windows Vista和Office 2007在未来三个月内注定顺利降生,微软每几年升级一次的商业席卷又来了。为此本刊专访了负责Office商业平台的微软公司副总裁库特·德尔贝尼(Kurt DelBene)。

三联生活周刊:在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上,微软已经延期多次了。上一版本的Office办公软件也已三年没升级了,Office2007会不会如同Windows Vista那样也不停延期?

库特·德尔贝尼:微软Office产品在发布时间方面的名声还是不错的。上周我们发布了最新的测试版,目前程序BUG已经非常少了,距离最终版本近在咫尺。

三联生活周刊:Goolge的在线写作软件Writely已经开放测试了,Goolge推出类似Office办公软件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您觉得Google依靠网页模式的文字处理思路对微软Office有威胁吗?

库特·德尔贝尼:Google的Writely实际跟微软的Office并没有处在同一领域,尽管表面上看实现功能都是文字图表的处理。Writely仅仅是一套纯粹网络化的文字处理系统,而微软的Office是可以把每天电脑跟办公室的服务器连接起来,甚至延伸到每个人的手机上,这远远不是Writely基于互联网的办公打字所能比拟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今年1月苹果旧金山年会上,我注意到微软的人登台演讲,许诺未来五年还会为苹果开发Office软件,那么Office 2007什么时候推出苹果版。

库特·德尔贝尼:微软始终是苹果电脑最大的软件开发商,大概在Windows版的Office 2007之后,我们会动手移植到苹果的Mac OS上来,这仅仅是工作进度的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在过去三年内,一家名为WorkShare的软件公司凭借对微软Office文档的破译开发了两个小工具,每年净收入超过一亿美元,而他们的工具仅仅是提供文档共享,以及追踪文档暗含的历史删节。您是否注意到这些电子时代案头工具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库特·德尔贝尼:这种修改追踪的新功能我已经注意到了,很多人都跟我抱怨,希望可以把不同版本的文字放在一起比较,不仅仅Office添加了这项功能,包括微软的博客系统和维基百科全书在服务器端都会添加。

2006-10-11

16.5亿美元,youtube我认为这次是贱卖给了google。别回头也跟myspace的创始人格林斯潘那样,哭着喊着说myspace被低估了,应该值200亿美元。其实这些所谓web2.0的网站座而论价,压根没考虑自己是网民们一砖一瓦搭建的,压根建设成本就没传统网站高,况且他们都滥用了网络工蜂的无价劳动。
 
我一贯讨厌那些还天天嚷嚷互联网创造新媒体的人,这种人总想在互联网变化中渔利,搬出一幅媒体观察家的嘴脸。看看youtube这事儿,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同样想法的人,尤其是那些国内也作微视频,或者自认为拥有某某比赛独家网络转播权的人。没用的,六间房算是国内最擦边球的微视频网站了吧,你说它价值几何。再看看那个在世界杯前被频繁吹捧的新传,除了给上海广电老爷们送了点牌照费,蒙了一下查尔斯张,还如何呢。
回头抽时间可以数数google在最近两年内到底散财童子般花了多少,都不用包括国内hao123和在265上的零钱。我们就会发现,google真tmd有钱,应该趁手头先进多,赶快把股票低迷的sun给收了,多多的买。

2006-10-06

昨天ebay台湾关门了,目前就剩下3个员工了,而且还不是ebay的人,按照王建硕说法,这三人还都是Kijiji的兄弟。

 

这不仅仅是ebay卖掉自己,或者谁谁打跑外国竞争对手,然后成功上市的商业问题。这是一个互联网商业时代非常具有研究参考的话题,ebay曾经用互联网交互方式的革新,用了10年,推广出了c2c的商业模式,而且彻底赢得了全球性的胜利,但是往b2c,b2b深入的时候,这种全球化的问题来了。台湾地区的撤退,甚至包括大陆ebay被淘宝追着打,其实都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亚洲式的本地商业文化,尤其是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认同,以及商业文化中的信任问题,大大的与欧洲不同,ebay可以在德国垄断式的存在,也说明了美国式的商业在欧洲如何可行。却在东亚泛儒家政治文化圈并不适用。除了商业文化上的不同,社会结构和人与人之间交互方式,即便在互联网的界面上,亚洲都是不同的。

 

经管自打我还在学校的时候,有关全球化商业问题的研讨就天天在开,其实真正深入到每个地方的商业毛细血管,抗药性立马体现了出来。区域性的白细胞会强烈的反弹的。ebay在中国其实范了很多错误,前任ebay中国的老大马丁吴试图下药割肉,打高低空双线组合的商业策略,但是玩得太快了。等着看王建硕的客集极项目如何扛着吧,农村包围城市的思路确实好,可中国农村还普遍停留在电视文明呢,城市则一片混乱,在中国这种商业垄断和歪招制胜的经济实体,用信息化来改变商业,我看悬。尽管我一贯不相信稳定压倒一切的强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