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沃顿混MBA的jenny大姐回来省亲,给俺带了件“职业装”。尽管天气还没冷到需要穿这么多,但还是穿上试试,得,自爆一下,我又胖了。
上周2在上海跟AMD新任的年轻总裁聊的,别的俺不太关心,我就关心他说的那个重夺性能冠军的4X4,本来是2个双核的CPU绑在一块,对抗英特尔的X6800,为什么叫4X4呢,应该叫2X2才对。
正文:
54亿美元,AMD公司在7月24日为了收购图形芯片厂商ATI又掏出了巨额资金。自从2005年威盛半导体和全美达相继退出电脑业的一线竞争,AMD成为了唯一能够在电脑核心处理器上与英特尔叫板的公司。当摩根大通的半导体分析师克里斯·丹尼利调低了英特尔股票等级时,作为唯一能够撼动英特尔王朝的竞争者,AMD顿时受到了全球投资者的极大关注。另一方面,戴尔电脑作为英特尔长久商业上的铁杆盟友,始终只使用英特尔的处理器,但自从九年前第一次传出戴尔与AMD接触,似乎采用AMD处理器一直以来只是戴尔电脑威胁英特尔的商业砝码。直到5月19日,戴尔宣布采用AMD处理器,电脑业最长久的商业联盟就此破灭。未来的PC商业格局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正值AMD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本刊记者专访了AMD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德克·梅尔(Dirk Meyer)。
三联生活周刊:戴尔电脑曾经是英特尔CPU的铁杆支持者,我们注意到戴尔将破天荒发布使用AMD处理器的台式机,这种商业突破还能走多远,戴尔或者联想的笔记本电脑会不会也将出现AMD的印迹。
德克·梅尔:戴尔电脑和AMD之间的谈判进行了很多年,绝对可以用商业马拉松来形容。10月份你将会在市场上看到使用AMD处理器的戴尔桌面电脑,第四季度你还会看到AMD处理器的戴尔两路服务器。按照AMD的商业经验,这种合作伙伴式的OEM模式往往会逐步放大,台式机和服务器仅仅是开始,包括惠普和联想在内的厂商,都会上马AMD全线产品。
三联生活周刊:距离2005年6月27日,前任AMD总裁海克特·鲁尔兹先生向英特尔提出反垄断诉讼已经一年多了,在此之前本刊采访AMD首席法律官汤姆·麦考依,他一直在抱怨反垄断取证的艰难,这个案子现在进展如何,何时才能正式开庭审理?
德克·梅尔:这一年我们仍停留在取证阶段,时间确实漫长,但如果一切正常的话,2008年的时候AMD诉英特尔反垄断肯定会开庭。其实这场诉讼不仅仅局限在美国打官司,在日本,在欧洲,我们已经向很多国家政府指出了反垄断问题,必须约束英特尔这种不正当竞争的做法。
三联生活周刊:针对英特尔新推出的酷睿2处理器,AMD以大降价应对,英特尔也将一些老产品降价来清理库存,两家公司都用价格杠杆来遏制对方,这种商战是您希望看到的吗?
德克·梅尔:AMD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弱势公司,而英特尔是个垄断多年的巨头,在与他们的竞争中,打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在提供相同性能的水平上价格更便宜,这是AMD坚持多年的商业原则,所以我并不担心这种商战的蔓延。我想价格战的最终目还是要在市场机制下赢得竞争,只有创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价格竞争和技术竞争,最终客户才会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明显感觉英特尔试图自我重整,以应对AMD在过去两年间飞速追赶的步伐,未来AMD会如何应对英特尔的觉醒。
德克·梅尔:现在全球的IT业明显病态,像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营业利润率可以高达40%,AMD最好的时候这个指标也没有超过10%,而像戴尔这样的电脑厂商,业绩已经做得很优秀的时候,营业利润率也只有5%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脑厂商无力创新的内在原因,改变垄断性竞争是必须的。而另一方面我们试图让自己在技术上更强大,IBM帮助我们提高了制造能力,这足够AMD来应付未来问题了。
三联生活周刊:7月21日AMD以42亿美元现金,外加5700万股AMD普通股的方式收购了显示卡大亨ATI,这场收购被公认是未来对抗英特尔的王牌,如何整合AMD和ATI这两家巨型公司呢?
德克·梅尔:现在谈论整合过程还太早,收购的交易还没有全部结束,具体整合时间估计要拖到10月底了。我估计各个业务部门的整合进度都会不同,有的可能快一些,有的慢一些。现在还没有正式决定ATI这个名字会不会保留,或者保留Radeon的产品品牌。
三联生活周刊:英特尔新推出的酷睿2速度压过了AMD顶级的FX62,甚至有评测媒体给AMD亮出了红牌,在CPU领域速度永远是硬道理,游戏发烧友对速度的偏执愈演愈烈。AMD还能重夺技术领先的桂冠呢?
德克·梅尔:在个人电脑最近10年的历史上,速度和性能的桂冠一直在英特尔和AMD之间摆动,从K6-2对当年奔腾2的挑战,速龙长期以来对奔腾4的性能压制,现在CPU的速度领先权只是被英特尔的酷睿2暂时夺走了,作为一个工程师出身的总裁,我肯定不会甘心的,年底AMD就会亮出4X4平台迎战,999美元一套的4X4肯定能够重夺性能桂冠。
玩模型是很锻炼水平的,不仅仅是看图组装,更是考察美术基础技术的。看过很多国际性的模型展览组图,甚至路过瞥过静冈模型展。这次看到BRNO2006的图片,彻底佩服一下。别说您正吃东西,抱歉了。
全球到底有多少台数码相机每天在被使用,这是个没法统计的问题,反正保有量早就过亿了。但是谁是销量冠军呢,这是个很难统计的问题,尤其是每当有人问我,用什么数码相机拍照最清晰,或者最好用,这种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个人品牌偏好在起作用。甚至反对日货的兄弟们,不在乎柯达相机多么不好用,照样推荐,因为只有柯达这么一颗枯草可以选择。
Flickr在全球的nb,根本不需要任何修饰词汇,北美为主的用户群,绝对让Flickr成为了全球第一的电子相册,尤其是其在被yahoo收购以后。很有意思的是,Flickr试图用web2.0最有力量的人海战术,来给数码相机领域排排队,根据Flickr上上传的照片数据,分析后列出一个数码相机的前十名流行,看看Flickr铁杆用户最喜欢用什么数码相机。尽管这个统计并不是非常具有不可动摇地全民代表性,但至少以北美和亚洲用户为主,且热衷将数码照片上传分享的摄影者,Flickr的这个统计很有代表性。
1.Nikon D50
2.Nikon D70
3.Canon EOS Digital Rebel XT
4.Canon EOS 20D
5.Canon EOS 350D Digital
6.Nikon D70s
7.Cybershot
8.Canon Powershot S2 IS
9.Canon EOS Digital Rebel
10.Nikon D200
其实真正的第一并不应该是Nikon D50,而是Canon EOS Digital Rebel XT 或者说Canon EOS 350D Digital,因为这两个是同一款机器,只是针对美国和亚洲不同地区被定义为不同名称。最大的收获并不是nikon压过佳能,而是数码单反相机的趋势已经是不可挡了,除了索尼的Cybershot和Canon Powershot S2 IS,都是数码单反,其实这很说明问题了。
这次dell的电池召回,让索尼肯定得赔钱了。我比较关心的问题,并不是得赔多少,或者怎么召回,要知道电池召回也不是没有先例。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召回的电池,怎么处理呢。目前肯定的是,这些电池存在的问题,在于锂中间混合了一些其他金属杂质颗粒,也就是说召回解决,只有更换新电池给用户,而不能类似汽车召回那样,加个螺丝套件什么的。若干的无用的电池将成为垃圾,虽然俺不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但是很明显,这些电池将成为新的环境垃圾。
2000年前后,曾经有不少显示器厂商为了促销,进行过依旧换新的办法,用任意品牌的老CRT换17寸CRT之类,结果则是老显示器,好的被翻新,不能用的被当作电子垃圾卖掉。但愿这次全球性的电池危机,不会造成什么环保事件。
1981年8月12日,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什么特别的日子,更无人知晓5150这个编号的背后意义,尽管25年后5150的类似子孙已经有了各自的品牌姓氏,累计生产超过了数十亿台。但人们似乎更热衷纪念苹果电脑诞生30年,而不是自己正在使用的个人电脑25岁生日。只有64K内存、单色显示器、可选的盒式磁带驱动器、两个160KB单面软盘驱动器,这是IBM当年售价2880美元的第一台个人电脑硬件配置。
IBM PC曾经被视作全球商业最开放的技术标准,引来了康柏、惠普、AST、戴尔等众多技术模仿者,很多模仿者甚至没在商业历史上一鸣惊人就昙花一现了。《商业周刊》在1999年总结20世纪的商业历史时,将IBM开创的个人电脑行业盛赞为数字经济第一产业。更具意味的是1984年才创立的联想,在2004年12月8日出人意料的将IBM的全球PC业务收入怀中,使得那些试图纪念PC诞生25周年的发烧友更加缅怀商业历史的纷杂。戴尔CEO迈克尔·戴尔则仍然对后PC概念不屑一顾,在个人电脑诞生25周年的前一周他说道:“10年前就有人跟我谈后PC问题,在我看来目前全球PC行业仍然初级阶段,至少数十年内不会被淘汰。”惠普在不久前提出的商业口号则更适合作为PC的25岁贺词,“The computer is personal again”,这句广告词被普遍视为电脑重返个人时代的精神标语。在收购IBM业务后,联想连续两年稳坐全球PC业第三把交椅,作为25年前IBM PC衣钵的直接继承者,联想如何延续PC之路?为此本刊专访了联想首席技术官贺志强,以及联想创意设计中心总经理姚映佳。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联想在收购IBM PC部门之后,不仅仅获得了庞大的商业渠道和市场份额,更拿到了IBM PC的很多技术,尤其是研发Think系列产品的大和实验室。不久前联想在北美市场推出了一系列lenovo品牌的产品,有多少大和研发的技术转移到了联想产品中。
贺志强:整个联想的研发已经整合在一起了,隔壁就有大和的几位工程师在开会。联想手机部门就获得了大和实验室很多帮助,将很多Think笔记本特有的设计经验和质量体系引入到联想整个架构中。甚至原来大和实验室研发的传统也悄悄发生了改变,譬如不再固守黑色外壳,出现了一些银色的尝试,其实这个变化并不是我们想如何求变,Think如今如今全面使用镁合金材料,当时我们做了一次在线评估,让用户去选择如何变化,基本上一半人期待改变,一半则希望保持原样。
三联生活周刊:IBM除了给联想带来渠道和技术,还留下了大量专利,这部分软资产目前运作如何。
贺志强:我们手头掌握了5000多种专利,现在每年都在收专利费。以前联想的很多专利质量有限,但随着IBM专利和研发人员的转移,联想中国部分的专利水准正在大幅提高。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联想产品在最近几年频繁拿设计奖项,最新的奖项包括美国《商业周刊》和美国工业设计协会联合颁布的两项IDEA金奖。也就是说在设计研发角度,联想已经足够强大,那么如何让全球用户认可联想呢?
姚映佳:有的人说好的设计不等于好的商业,但是一个好的商业必须要有好的设计。如同概念车一样,并不是每台概念车都会上市,但其中的很多设计和技术概念都会被拿出来,移植到流水线化的产品上。我相信好东西是会打动人的。
贺志强:实际上PC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角色转变,这个变化牵扯到诸多社会和经济要素,但最根本的要素在于,电脑从一个提高生产效益的工具,正在逐渐变成了一个个人伴侣和人类数字生活的中心。这种对电脑25年发展历史的参悟,让我们对PC有了新的理解,联想越来越多的产品设计将毫无保留的投入到这种新情绪上。
三联生活周刊:华硕在不久前推出了皮革笔记本,以及黄色的兰博基尼笔记本,再以前ACER还推出过法拉利产品。我注意到在世界杯期间联想赞助给电视解说员一些红色外壳的笔记本,这是否意味色彩和所谓的流行元素越来越重要了,联想会不会也跟跑车品牌进行类似的合作。
姚映佳:我觉得从品牌的合作来讲,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联合的力量会大于竞争的力量,电脑和跑车,不同领域之间的互动,这是一个聪明的解决方法。联想现在也有类似合作,譬如迪斯尼笔记本,天逸F20的可口可乐珍藏版。消费性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越来越需要考虑给用户带来愉悦的情感问题,我们叫做高音,这个高音对特定用户的诉求是一定的。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个人电脑下一步的发展您如何看,联想何时会给Think装上下一代DVD,还有针对家庭平板电视的HDMI接口?
贺志强:HD-DVD和蓝光这两种下一代DVD争夺,至少目前联想仍然保持中立,在联想北美上市的一些高端产品中已经可以看到HDMI接口了,在国内则还要等数字电视标准公布。我最近在研究联想产品如何利用闪存新技术,到底将闪存放在主板上,还是其他地方。未来电脑仍将延续个人化之路走下去,各种新技术会层出不穷的更新,新技术和各种个人需求,将是决定联想如何延续电脑25年岁生命的指针。
导言:别指望燃料电池能挽救当今消费电子愈演愈烈的电能消耗,未来的空中旅行很有可能在全程禁烟之后,再全程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
当英国8月10日宣布一系列恐怖袭击预谋被挫败时,跌落的不仅仅是众多靠大西洋航线获利的欧美航空公司股票,消费电子界绝对也要紧张一下了。英国全境的机场从周四起,不仅仅是禁止所有的液体、胶状物、乳液等上飞机(药物和婴儿食物除外),连iPod随身听、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书籍杂志都不能随身手提带上飞机。也就是说除了护照等贴身物品,乘坐飞机时所有行李都得托运,按照《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詹姆斯·肯特的说法:“飞行旅行将因为这次英国恐怖袭击的未遂,而重返30年前的感觉,所有的私人娱乐都不复存在,集体性音乐和电影将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经常从北京机场登机就会发现,从5月底开始北京飞行安检发生了某些变化,笔记本电脑必须单独拿出来过X光机,这种检查制度源自911后的美国机场,在此之前只有韩国等少数国家也如此严查。很多人始终不解,为什么像中国这样的恐怖分子不毛之地也对电子设备如此紧张呢。要知道至今开启飞行模式的手机,依旧不能在中国航班上使用,不少人在抱怨飞机误点的同时,更不解为什么国内航班上对电子产品管制的严厉有些过分。而英国恐怖分子们的行动败露,彻底让航空公司们不再需要杜撰任何解释,也许未来在飞机上服务员不再是婉转的提醒乘客,飞机起飞降落前请关闭所有电子设备,而很有可能在旅客刚进机场就开始反复唠叨的提醒你,“所有电子设备不能随身携带,请放进托运行李箱中,我们的搬运工会尽量杜绝野蛮装卸。”
为什么所有电子设备都要禁止拿上飞机呢?在英国袭击未遂之后美国国家安全部部长麦克尔·垂特奥夫对媒体解释道:“嫌疑犯原本打算化整为零将炸弹夹带上飞机,带夹层的饮料瓶用来装液态炸药元件,而引爆装置完全则很有可能是一些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实际上有据可查的相关事件可以追溯到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案,案犯马泽·尤瑟夫(Ramzi Yousef)在一家从马尼拉飞往日本的飞机厕所中组装过定时炸弹,当时他采取的方式就是在罐装隐形眼镜清洁溶液中加入硝化甘油,用一块卡西欧电子表作计时器,而引爆的电源则来自两颗9伏电池。消费电子中必不可少的电池一夜之间成了恐怖分子的帮凶。尽管按照美国国家安全部部长麦克尔·垂特奥夫的说法,美国国内航班目前还可以携带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登机,但英国航班却已经提前禁止一切电子设备。
马上就有人在博客上开始探讨消费电子不能上飞机的问题,“不允许携带任何行李,至少登机时候不用再争先恐后占行李架了,两小时以内的短途飞行还可以用不停喝饮料打法,长途飞行只能吃安眠药了。”而航空公司们恰恰乐于看到这种变化,飞行中的娱乐将成为他们未来新的卖点,甚至飞行中的互联网使用将被当作新商机。可消费电子厂商们则犯愁了,马上就有消费者联想到戴尔不久前在日本、新加坡和英国三起笔记本电脑电池爆炸事件,并不需要什么引信,过热的电池直接就可以引发小规模的爆炸燃烧。而一直备受电池物理特性限制的消费电子设计领域,及期望用分子燃料电池来替代锂电池的设想,很有可能因为这次英国袭击未遂而遭遇空前挫折。
尽管在2006年2月的国际电池委员会(IEC)大会上发布了个人电子设备使用小型燃料电池的安全指南,明确国际民航组织的技术指南将在2007年允许旅客携带燃料电池上飞机。但恐怖分子们的破坏性技术伪装,很有可能让未来消费电子产品如同烟草一样在飞行中被禁止。《gizmodo》针对此事评论道:“别指望任何使用燃料电池的电子设备能够上飞机,锂电池都被机场当作不安全因素,未来移动消费电子设备,要想拿上飞机,必须能不包含任何活性化学成分,飞机上的特别电源插座也许将会应运而生。”而更多的观点认为,一旦任何电子设备被禁止带上飞机,空中个人电脑将会应运而生,依照从头等舱、商务舱到经济舱的区别不同对待,不同机票提供不同档次的消费电子使用权,这将让飞机上出现信息消费的新贫富差距。
#isubb#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23亿,这是CNNIC第18次发布的互联网报告的公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4%的现实,这种阳春白雪的数字一直让全球投资者都暗自高兴,中国互联网似乎从来就不缺少庞大的新兴用户。“如果所有的中国人一人买一顶帽子,那我的工厂就会发大财”,这句20世纪初英国商人的著名商业设想似乎早就传染给了互联网。“现在使用盗版不要紧,让他们去偷吧,关键要让他们上瘾”,这是比尔·盖茨对盗版视窗操作系统的看法。从每一台电脑的浏览器到华尔街的金融分析师,这种商业挟持性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条。
“中国互联网经济完全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依附品,”一位知名博客如此写道。SP、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几乎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仅有的三条生财之道。而这些互联网商业方式背后唯流量论,也已经是中国互联网公认的强势标准,在很多网站没有技术优势和传统资源的时候,如何牢牢把握住更多的网络民众,已经是这些网站赖以生存和忽悠外国风险投资的可行之道。
当今年世界杯引发的网络转播大战被哄抬到无比高度时,中国互联网原本仅有的那么一点理性,彻底荡然无存了。张朝阳甚至敢于说世界杯开赛头10天仅视频回放就给搜狐带来了1000万独立IP的访问量,如果按CNNIC那份《世界杯球迷信息来源研究报告》,35%的网民选择视频看世界杯,那么一共33天的世界杯比赛,至少得有1亿中国网民去看过搜狐的世界杯视频,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网民的80%。在中国互联网界,这样的数字游戏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时不时就会听到最权威的第三方流量监控机构Alexa又清空了某某中国网站的消息。
如何挟持网民,并且让他们对你的网站上瘾,早已经是中国互联网每一位创业者的必修课。3721作为中国流氓软件鼻祖,早已经衍生了数百种对这种流氓挟持网民方式的模仿品。如果你是北京网通的Adsl用户,每当您输入错误的网络地址,都会被送到一个独特的页面去,左面是雅虎中国,右面是百度,两个竞争对手被网通捏合到一块。而急于抢占中国网民人口的微软也很快学会了这些本地方法,用MSN粘住中国精英已经是执行多时的策略,不久前微软甚至也开始模仿百度和雅虎在网通服务器上的拼床策略,从浏览器根源上挟持网民。一直叫嚣网络游戏必须免费化的史玉柱,类似脑白金的广告洗脑被用在对付网民身上,他的网游《征途》从商业模式上就试图粘住游戏玩家。而更多的论坛网站压根儿没有任何资源,粘住网民的方式只能是擦边球式的内容,以及貌似开放的话题空间。
同样的问题曾经在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碎前达到过高潮,而此后Google、Blog、RSS等新技术的因素,以社会学引导的方式正在改变网站催生网民上瘾的策略,但这种技术尝试并不是每个人都走得通。原本充满理想主义的Blog,在美国已经变异成为MySpace这样的猎奇场所,而在中国互联网圈内则上演了新浪博客的明星战术,抢老徐的沙发,这样的广告语毫无遮拦地在渲染网民的狂热。
按照新浪副总裁陈彤的说法,每天早上9点到10点的访问量最多,因为上班族们已经对网络新闻上瘾了,中国互联网依旧保持着准媒体姿态,不论是新闻门户,还是腾讯QQ或者微软MSN。每个处在信息化浪潮中的网民似乎都有了中国式的信息依赖,信息化生活的三点一线:不再需要晨报,唯恐天下不乱者都早早地跑去看门户新闻了;不再需要守着电话交流,腾讯QQ或者微软MSN足以话唠们聊够天;各种网络棋牌室和泛滥的CS****,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办公室效率低下的根源;而搜索引擎的线性使用,正在昭示新一代少年不再需要《十万个为什么》,也让那些坚信网络改变一切的人们,在知识上自认为可以万事不求人。
似乎维权,这个名字越来越成为随时随地的词语,在权力混乱的现实世界,似乎这种在没有法律保护下的维护,永远是说不清楚地血泪问题。
今儿中午百度也被维权了一把,明显这个维权的客户没啥互联网尝试,恶意点击非法敛财,瞧瞧着种不合乎互联网专业名词的说法,google在美国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完全可以google或者百度搜索一下,抄袭来,点击欺诈,这种更专业的名词。不过中国式的黑色条幅底下还没忘记英文一把,毕竟百度是美国上市公司,可华尔街看得到吗?
有意思的是,应该仔细看看第二张图片的小字,又是求医问药,不是说最近要严管医疗相关广告吗?反正这个维权的客户,我看也不靠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