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6-04-30
今天《纽约时报周刊》成为了第一个利用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客户端功能的媒体。这个Times Reader被纽约时报出版人arthur sulzberger看作传统媒体技术的又一次升级。
尽管我并不是非常热衷微软一贯谋财害网的操作系统升级策略,但是利用vista很多os架构的改变,尤其是浏览器新功能的集合,从软件开发角度并不是什么技术飞跃,但是却足以勾搭传统资源,让诸如纽约时报周刊之类的媒体上钩。
反过来我们又发现中国的传统媒体仍然被sina模式束缚着,更多的媒体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想让网络媒体平白无故的转载自己,很多地方媒体正在悄悄的行动者。却没有多少媒体考虑聚合媒体信息的技术变化。当然,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国内媒体本身利益和经营还处在工业和农业环境中。
而再反过来思考的话,微软如此在操作系统上又玩老套的捆绑,就算windows live的登陆界面做的比.net时代好,又如何呢。媒体内容与操作系统的结合,也无法终结这种捆绑思维,只不过法律权责界定上要模糊无赖的多。
Photo:<!--###IMAGE_BRIEF###-->
最近媒体圈内其实对微软搞定政府大单,cto又跑来许诺,有很多私下的议论。陈永正的人马2年来,看似风平浪静走高端路线,且卓有成效,可真实情况是什么呢?至少中国对于微软来说依旧是个半野蛮地区的概念,你问问微软中国的人windows live的情况如何,尽管他们知道得很多,他们也会说不知道。除了签单政治和猎取低价智力资源,似乎所有兴奋的事情都跟中国没什么关系。还不如谷歌来的好玩。

今天《纽约时报周刊》成为了第一个利用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客户端功能的媒体。这个Times Reader被纽约时报出版人arthur sulzberger看作传统媒体技术的又一次升级。
尽管我并不是非常热衷微软一贯谋财害网的操作系统升级策略,但是利用vista很多os架构的改变,尤其是浏览器新功能的集合,从软件开发角度并不是什么技术飞跃,但是却足以勾搭传统资源,让诸如纽约时报周刊之类的媒体上钩。
反过来我们又发现中国的传统媒体仍然被sina模式束缚着,更多的媒体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想让网络媒体平白无故的转载自己,很多地方媒体正在悄悄的行动者。却没有多少媒体考虑聚合媒体信息的技术变化。当然,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国内媒体本身利益和经营还处在工业和农业环境中。
而再反过来思考的话,微软如此在操作系统上又玩老套的捆绑,就算windows live的登陆界面做的比.net时代好,又如何呢。媒体内容与操作系统的结合,也无法终结这种捆绑思维,只不过法律权责界定上要模糊无赖的多。
Photo:<!--###IMAGE_BRIEF###-->
最近媒体圈内其实对微软搞定政府大单,cto又跑来许诺,有很多私下的议论。陈永正的人马2年来,看似风平浪静走高端路线,且卓有成效,可真实情况是什么呢?至少中国对于微软来说依旧是个半野蛮地区的概念,你问问微软中国的人windows live的情况如何,尽管他们知道得很多,他们也会说不知道。除了签单政治和猎取低价智力资源,似乎所有兴奋的事情都跟中国没什么关系。还不如谷歌来的好玩。

2006-04-27
http://myfeedz.com/
一个我最近在关注的网站,典型w2特色,让RSS思维更简单化。得先申请才能bate测试,试试就知道其巧妙在哪了。

http://myfeedz.com/
一个我最近在关注的网站,典型w2特色,让RSS思维更简单化。得先申请才能bate测试,试试就知道其巧妙在哪了。

2006-04-26
这两天媒体们都在回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个20年。而我认为,中国核电站拥有量之低,很大程度上都是看到当年苏联闹显了,不自信咱们自己的技术力量。结果所有领导都怕出事故,然后就托时间,直到今天中国核能源商业运营几乎为零的局面。别跟我提什么大亚湾,看看法国和日本,70%以上的电能都是核电。而中国最近能源问题,又开始嚷嚷多多上马核电站,结果呢,引进西门子和法国人那套,或者东芝控股的美国人那套。
要知道咱们核潜艇都下水20多年了,怕什么自己技术不行啊。据我所至目前芬兰刚刚上马了第三代核能项目,咱们就算没最新的第三代,第二代也已经不是问题了。成都山区和北京长城附近的实验项目运转多时了。这其实说明了很多问题,引进外国设备不光能技术人员出国,领导没安全风险,更能拉欧盟的关系。可谁想过中国技术开发者的自信放哪去阿。
核电站问题其实仅仅是中国技术现实的一个缩影。我们已经都懒得像90年代那样抄袭人家了,现在商业方式的泛滥,让企业更青睐于收购公司,然后买来技术,接着再占领国内市场,然后再低价扫荡外国市场,最后再给技术输出国来个反扫荡。别以为这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技术文化,代价是全民的低工资和国家资源无尽的挖掘浪费。最近老有人嚷嚷创意经济,按我的说法,别创意搞包装和噱头了,谁真踏踏实实玩点技术活儿,我立马去拍他的马屁。

这两天媒体们都在回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个20年。而我认为,中国核电站拥有量之低,很大程度上都是看到当年苏联闹显了,不自信咱们自己的技术力量。结果所有领导都怕出事故,然后就托时间,直到今天中国核能源商业运营几乎为零的局面。别跟我提什么大亚湾,看看法国和日本,70%以上的电能都是核电。而中国最近能源问题,又开始嚷嚷多多上马核电站,结果呢,引进西门子和法国人那套,或者东芝控股的美国人那套。
要知道咱们核潜艇都下水20多年了,怕什么自己技术不行啊。据我所至目前芬兰刚刚上马了第三代核能项目,咱们就算没最新的第三代,第二代也已经不是问题了。成都山区和北京长城附近的实验项目运转多时了。这其实说明了很多问题,引进外国设备不光能技术人员出国,领导没安全风险,更能拉欧盟的关系。可谁想过中国技术开发者的自信放哪去阿。
核电站问题其实仅仅是中国技术现实的一个缩影。我们已经都懒得像90年代那样抄袭人家了,现在商业方式的泛滥,让企业更青睐于收购公司,然后买来技术,接着再占领国内市场,然后再低价扫荡外国市场,最后再给技术输出国来个反扫荡。别以为这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技术文化,代价是全民的低工资和国家资源无尽的挖掘浪费。最近老有人嚷嚷创意经济,按我的说法,别创意搞包装和噱头了,谁真踏踏实实玩点技术活儿,我立马去拍他的马屁。

2006-04-25

导言:还记得2002年底包括《商业周刊》、《Business2.0》、《连线》都蜂拥追捧的Wi-Fi起义吗?这场曾经被技术预言家们视作可以替代3G等电信级别网络的无线网络运动,越来越接近真枪实弹的布阵了,不仅仅是在旧金山和多伦多要开辟“革命”根据地,连北京也快有试验田了。

把无线宽带互联网连接成片,用互联网的方法来替代手机数据网络,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贝尔实验室一份技术设想中的一部分。而当2001年802.11主导的无线互联网被设立为国际电信联合会的标准后,每间隔300公尺设立一个AP发射点,用Wi-Fi网络覆盖一座城市,按照率先品尝Wi-Fi的星巴克老板柯雷蒙口述:“3G是电信帝王们的金字塔工程,投入大量资金仅仅是为了满足商业利益上的需要,而无线局域网带来的4G是老百姓的集体工程,是农民起义。”如此看来这种Wi-Fi连片覆盖对于依靠电信门槛的运营商冲击,如同Napster对媒体版权巨头,小灵通对移动电话商。

当Google在2005年底提议,给旧金山城区覆盖上免费的无线高速互联网,立马引来了最大的关注,这种Wi-Fi网络覆盖的数字城市概念不仅在思路上要改变生活,更给那些经营传统互联网电信接入的供应商空前压力。《华尔街日报》当时评论的说法一针见血:“Google用免费的无线网络占领一座城市,那些原本做互联网内容的公司以前所未见的攻势闯入电话公司和有线公司的地盘,而对于当地互联网接入商来说则是面临失业。”加拿大人似乎对搞无线互联网覆盖更狂热,当费城和旧金山都还停留在蓝图阶段,多伦多市长大卫·米勒已经跟当地电力巨头联手干起来了,准备耗资6000万美元,把多伦多全城架设的一万八千座路灯都网络化起来。

别以为只有北美的城市热衷上马这种试验项目,北京的石景山区政府也搞了类似的试验田。比Google热衷推的Wi-Fi更超前,石景山区政府采用的是WiMax宽带无线网,以蜂窝形式组网,WiMax不仅速度比Wi-Fi快,更重要的是WiMax覆盖范围可以达几公里。当有媒体采访石景山区政府为什么要城市搞无线网络覆盖时,得到的回答很简单:“这是一个城市未来的示范网络”。没错,Google在2月6日跟eBay旗下的Skype联合投资了一家新公司FON,在投资说明会上的措辞跟石景山政府如出一辙。FON的想法至少在商业模式上为免费城市无线网络提供了新鲜的思路,他们计划采用两种方法对接入Wi-Fi热点的用户注册,一类用户叫“Linus”,他们可以免费共享使用,另一类叫“Bill”,他们将为热点接入付费,很明显,“Linus”指代的是共享软件Linux创始人,而Bill则是微软老大比尔·盖茨。

实际上在很多国际商业大都市,抱台拥有Wi-Fi的笔记本经常能“偷”到别人的无线网络,虽然按照全球通行的互联网接入合同,每个互联网用户是不能再把带宽提供给其他人商业使用的,但是架不住Wi-Fi在空气中的弥漫,一种商业无政府主义现实早已经存在。而最近之所以全球大城市都热衷搞这种Wi-Fi覆盖的试验田,除了满足城市领袖们对数字城市噱头的崇敬,那些诸如Google的投资者们,背后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Skype偏执的怂恿每个城市都覆盖Wi-Fi,更摆明了他们想在将来跟当地移动电话运营商叫叫板,基于互联网的语音通讯软件早已经有了颠覆传统电话的可能,而缺乏的仅仅是电信运用商垄断之外的开放网络,恰恰无线网络的城市覆盖计划为此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曾经在硅谷流传着着一份全球互联网未来战略的备忘录,在这份类似预言的备忘录中写得很清楚,“那些互联网公司不会仅仅甘心作内容服务的,美国在线曾经内容和网络建设两手抓的成功,昭示着互联网投资的方向。”而让那些传统电信公司更头疼的是Google们,他们支持无线城市网络覆盖的商业杀伤力比Skype更大,Google可以为用户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接入,对用户的要求仅仅是帮Google的广告收入添砖加瓦。这无疑为跃跃欲试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一种前车之鉴,当盛大准备收购原属网通的天天在线网站,TOM雷声大雨点小的窥视新浪时,一种搭建城市Wi-Fi覆盖的商业需求早晚要发酵的,尽管在中国还没有人敢于像Google和Skype那样直接挑战电信企业的权威,但是互联网开放的天性让Wi-Fi覆盖的试验田播种在即。

2006-04-22

尚进的成分如下:

  • 夸克:41.81%
  • 解放军98式坦克:39.66%
  • 彗星:17.18%
  • 乙酰胆碱:0.54%
  • 高频噪声:0.33%
  • 光:0.24%
  • 书虫:0.12%
  • 黄蓉:0.11%

不知道这是哪国算法,来自于此http://www.3jindt.com/41/namecheck.php

比较搞笑的是令狐磊,他发给我的时候很是得意洋洋,令狐磊的成分如下:独孤求败:54.95%;扫把星:43.06%;一氧化二氢:1.40% ;变态:0.27%;月亮:0.22% ;腐烂的花:0.10% 。
丫说夸克符合我技术派身份,98坦克激光武器很厉害,然后他说了一句更经典的:我的一氧化二氢也很厉害的,杀人于无形。

当时我就笑晕了!!!

如果你还没搞清楚一氧化二氢是什么,也不用GOOGLE了。往下拉窗口就会有结果。

延续前面已经写了15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再来3个。
另外最近频繁约会数字大牛人,对泛滥的消费主义情绪已经快崩溃了,越来越感觉中国人的数字生活和消费,完全的美国化了,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常二爷”(不明白的去看《茶馆》)。譬如在采访某数码相机老大时候,问他数码相机这么频繁的升级,是不是一种消费技术的泛滥,以及电子垃圾的催生。他老先生回答得很简单,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多多拍照,用坏了换一个新的,这样才最好。真的,数字时代的生活真的挺没意思的,我最近特别向往文革那时候的简单生活,傻吃闷睡跟党走。
1、数码相机的水下马甲:想玩水下摄影吗?很多数码相机厂商都非常周到,为自己生产的数码相机准备了附件,一套类似马甲的透明外壳,给数码相机穿上,就能在水下拍摄。这个诱惑不小阿,要知道即便不去海边,光游泳池里面也能拍到不少大腿屁股什么的。但是比较可气的是这类马甲普遍不能换,一个机器针对一个马甲,理由很简单,即便两个相机稍微有一点升级,按键也有可能位置不一样,水下马甲的袖子口袋可能就不能对应上。据推算500个相机购买者中才有一个人买水下马甲,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至今看不到有数码相机套能穿上通用马甲了。
2、开车时玩开车游戏:您坐过豪华车吗?怎么也得宝马750、大宾利、劳斯莱斯,反正我是仅坐过一次宝马750,然后就是在车展上多次体验过。这些大牛车从2002年之后,都开始流行加载上车载游戏机,不光是原来CD音响的控制区域要搞个液晶屏幕,连前排座椅头枕后面,也得来两块屏幕,然后都连接上任天堂N64、PS2或者微软XBOX游戏机了。最不是东西的是居然这些车载系统里面普遍都流行有开车游戏,尤其是流行极品飞车和山脊赛车。如果后排玩玩也就得了,最可怕的是司机也玩,更有俄罗斯的军工企业联合美国公司,把俄国飞机上的飞行头盔技术改良到汽车上,前挡风玻璃就是屏幕,得,新时代的交通事故就是这么出来的。
3、U盘,或者称之为闪盘,反正就是那个为叫什么,很多人老想打官司的东西。2001年这东西刚流行的时候,32MB的就很不错了,要是64MB,奸商们恨不得卖高价了。而现在512MB都不再新鲜,你要是拿个256MB的,都丢人。但是最不是东西的生产商们,从来不考虑可再生经济的事情,很多32mb、64mb的U盘都闲置了,或者废弃了。如果说老旧电脑还能破烂王回收,或者捐赠给山区学校,更或者让污染环境的淘金者肢解。而这些小容量的u盘却没辙了,为什么不能在设计之初就预留一点升级端口,可以让多个u盘串联起来,从usb的技术架构上这毫无问题的。

延续前面已经写了15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再来3个。
另外最近频繁约会数字大牛人,对泛滥的消费主义情绪已经快崩溃了,越来越感觉中国人的数字生活和消费,完全的美国化了,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常二爷”(不明白的去看《茶馆》)。譬如在采访某数码相机老大时候,问他数码相机这么频繁的升级,是不是一种消费技术的泛滥,以及电子垃圾的催生。他老先生回答得很简单,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多多拍照,用坏了换一个新的,这样才最好。真的,数字时代的生活真的挺没意思的,我最近特别向往文革那时候的简单生活,傻吃闷睡跟党走。
1、数码相机的水下马甲:想玩水下摄影吗?很多数码相机厂商都非常周到,为自己生产的数码相机准备了附件,一套类似马甲的透明外壳,给数码相机穿上,就能在水下拍摄。这个诱惑不小阿,要知道即便不去海边,光游泳池里面也能拍到不少大腿屁股什么的。但是比较可气的是这类马甲普遍不能换,一个机器针对一个马甲,理由很简单,即便两个相机稍微有一点升级,按键也有可能位置不一样,水下马甲的袖子口袋可能就不能对应上。据推算500个相机购买者中才有一个人买水下马甲,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至今看不到有数码相机套能穿上通用马甲了。
2、开车时玩开车游戏:您坐过豪华车吗?怎么也得宝马750、大宾利、劳斯莱斯,反正我是仅坐过一次宝马750,然后就是在车展上多次体验过。这些大牛车从2002年之后,都开始流行加载上车载游戏机,不光是原来CD音响的控制区域要搞个液晶屏幕,连前排座椅头枕后面,也得来两块屏幕,然后都连接上任天堂N64、PS2或者微软XBOX游戏机了。最不是东西的是居然这些车载系统里面普遍都流行有开车游戏,尤其是流行极品飞车和山脊赛车。如果后排玩玩也就得了,最可怕的是司机也玩,更有俄罗斯的军工企业联合美国公司,把俄国飞机上的飞行头盔技术改良到汽车上,前挡风玻璃就是屏幕,得,新时代的交通事故就是这么出来的。
3、U盘,或者称之为闪盘,反正就是那个为叫什么,很多人老想打官司的东西。2001年这东西刚流行的时候,32MB的就很不错了,要是64MB,奸商们恨不得卖高价了。而现在512MB都不再新鲜,你要是拿个256MB的,都丢人。但是最不是东西的生产商们,从来不考虑可再生经济的事情,很多32mb、64mb的U盘都闲置了,或者废弃了。如果说老旧电脑还能破烂王回收,或者捐赠给山区学校,更或者让污染环境的淘金者肢解。而这些小容量的u盘却没辙了,为什么不能在设计之初就预留一点升级端口,可以让多个u盘串联起来,从usb的技术架构上这毫无问题的。

2006-04-19

当4月10日下午3点,索尼公司与三星电子签署协议投资20亿美元升级到第八代TFT液晶面板生产线时,所有人都视此为液晶面板全球竞争中的新杀手锏。却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分明是一份送给索尼的60岁生日礼物。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1946年5月创立索尼时,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居然是电饭锅,据说这台木桶材质的电饭锅只能蒸出夹生饭,但这并没有影响此后60年间索尼在技术产品开发上的突飞猛进,全球第一个造出晶体管收音机,以及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纽约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公司,影响全球音乐文化的Walkman随身听,改变家庭娱乐的PS游戏机,很多当时具有开创性的产品设计都来自索尼,这也让索尼很长一段时间稳坐美国市场最具品牌价值的宝座。

而4月初《日本经济新闻商业周刊》的封面故事,实际上无形中提前引爆了对索尼60年的探讨,其中一篇《我们是否已经看到了索尼未来的发展图景》,直接揭示了在2005年索尼第四代领导班子的接替,对于索尼公司的深远影响。当全球电影院中都上映颇有争议的《V字仇杀队》时,索尼现任总裁兼社长中钵良治却在索尼内部呼吁V形曲线复兴计划。一贯不愿意承认落后的索尼,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从90年代末至今的蹒跚,而第三代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出井伸之离职的背后,总能看到其前任大贺典雄的男中音影子,这也被普遍认为与美国人霍华德·斯金格能出任索尼第四代领导人不无关系,要知道此前为索尼开创PS游戏机江山的少壮派久多良木健一直是内定的接班人。

如果追寻索尼这60年的领导者与公司发展轨迹,不难看出所谓V形曲线复兴计划的内涵韵味,第一代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一位擅长品牌运作,一位热衷独特性创造力开发,这在不少商业传记中被褒奖成商业与技术的最佳领导搭档。而此后男中音出身的大贺典雄把索尼带向了电子产品硬件以外的新空间,与软性的娱乐内容组合,在80年代令索尼开创了CD音乐等影响人类生活轨迹产品道路,以及此后实现从模拟向数码时代过渡的出井伸之,都不再是极力推崇技术的工程师出身,而更近似文化商人。这也成为记者出身的美国人霍华德·斯金格接替最高权力宝座后,索尼公司总裁中钵良治在传统电子业务越来越凸现的原因,代表工程师的中钵良治主导硬件,而国际商人背景的霍华德·斯金格坐镇软性内容,无形中成为了索尼公司60岁生日时,索尼至少在管理层上的特色回归。

“苹果的iPod能如此流行,只不过抢占了一个出奇制胜的机遇”,一贯被称为随身听之父的高篠静雄,总是在公开场合变戏法般拿出自己1979年设计的第一台Walkman随声听,在他看来索尼失去MP3随身听的开创机遇,实在是误判了MP3有损压缩的音乐的流行程度。实际上不论是保持设计格调的苹果,还是走近似索尼产品线的松下,或者一贯咄咄逼人的惠普,几乎全球找不到一个厂商,能够拥有索尼这样长的产品线,从BRAVIA电视到高清晰HDV,从PS系列游戏机到VAIO电脑,以及全球电视台随处可见的索尼摄像机和编辑台,以至于当采访索尼公司创意设计总负责人齐藤惠治最满意哪款索尼产品时,他几乎思考了近一分钟数不出来。

与索尼公司这60年间管理层更迭不同,延续自创始人井深大的创新主义情绪,让索尼始终走在每个时代产品开发的前列。这在对索尼的采访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与GOOGLE那种允许给工程师20%自由创造时间的硅谷模式不同,索尼公司始终强调团队主义与不走老路的技术方向,从50年代的晶体管收音机到1973年的特丽珑彩电电视机,从70年代末的Walkman随身听到1982年的首张CD光盘,正如同索尼前任董事长兼总裁大贺典雄曾经总结的索尼经验:“要想不断拿出畅销商品,别指望在别人也擅长的领域取得主导权,最好就是自己拥有该行业的规格标准。”

这种市场占有率挟持行业标准的商业策略,恰恰成为了80年代后索尼一贯打出的王牌,不论是MD磁盘、还是记忆棒内存,以及最近与东芝如火如荼争夺中的下一代DVD标准。实际上现任索尼董事长霍华德·斯金格凭借自己的好莱坞背景,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为蓝光DVD力挽狂澜,即便微软和英特尔试图联手抗拒蓝光DVD的广泛联盟,很多原本答应支持东芝HD-DVD的好莱坞片商都转而支持索尼。以至于《经济学人》杂志对此评论道:“蓝光将令病重的索尼获得重生,借助蓝光DVD的专利版税,以及索尼这20年间收购的哥伦比亚与米高美电影公司,再加上索尼庞杂的消费电子产品线,特别是广受期待的PS3游戏机,这一切很有可能让索尼重现20世纪80年代的巨富状态。”

对话索尼公司总裁中钵良治

三联生活周刊:第三代PS游戏机的消息一直是全球的热点,多次推迟的状况已经让全球的年轻人快失去耐心了,甚至有网络赌彩公司为此开出了赔率,能明确透露PS3的计划吗?据说索尼已经全球发布1年半时间的PSP掌上游戏机也计划正式引入中国市场?

中钵良治:PS3游戏机确实已经延迟很久了,今年夏天在美国召开的E3游戏大展上将全面展示样机,很多具体信息可能会在那时候公布。而至于那些急不可耐要买PS3的用户,再耐心一点,索尼不会错过圣诞节假期前的商业黄金时段,11月上旬将会正式发售PS3游戏机。至于何时将PSP掌上游戏机正式引入中国市场还需要时间,索尼一贯要先尊重中国本地市场需要和政府相关政策。

三联生活周刊:前两年索尼的利润状况不尽如人意,高层人事的变革被看作战略性和利润问题扭转的开始,何时索尼能够走出低迷。

中钵良治:我们分析了过去索尼业绩低迷,主要归咎于三点问题,首先就是索尼有一段时间缺乏对技术开发的重视,索尼毕竟是“技术的索尼”,这是必须被扭转的问题,其次我们缺乏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还有跟顾客接触的第一线能力变弱了。索尼电子占据索尼整体业务的65%份额,包含了从电视、随身听、相机DV、游戏机到电脑的多项业务,从最近BRAVIA液晶电视的崛起,已经示范出了索尼电子为利润率问题付诸的努力。针对不同地区,我们也会做出不同调整,譬如美国就是电子业务加娱乐,因为索尼在好莱坞的立足,让索尼娱乐有了充分的空间。从目前看索尼集团的目标是在2010年达到5%的利润率,我负责的索尼电子部分争取达到4%。

三联生活周刊:自从2006年1月19日柯尼卡美能达影像公司被索尼收购,所有人都看到了索尼对单反数码相机的野心,毕竟单反数码相机是数码相机最高技术的标志,何时索尼品牌单反数码相机亮相?

中钵良治:索尼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份额一度高达30%,但是没有单反数码相机技术,曾经让索尼在数码相机旗舰上还不够专业。收购柯尼卡美能达影像公司以后,让索尼拥有了很多单反相机经验,这几个月时间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整合一直在进行中。计划夏季正式拿出索尼的单反数码相机来,而且还会一次发布多个型号,以及全套的相关附件。除了来自柯尼卡美能达的相关镜头组建,索尼的数码单反相机将在机身上使用防抖功能,这将是索尼区别于传统数码单反相机厂商的独特技术优势。

三联生活周刊:包括微软、苹果等美国IT公司的高层越来越多在博客上披露信息,以及跟员工和公众交流,索尼也有类似的开放模式吗?

中钵良治:索尼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我本人也经常在类似博客网页上写一些我的感悟,不过这个博客地址你看不到,只针对索尼内部开放,还不能留言,可能这不能算博客吧,不过也是我们的一种传达想法的模式吧。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去年出井伸之离职,索尼董事会选择跟好莱坞熟识的霍华德·斯金格来当索尼新的CEO,让您接过索尼总裁的职位,而不是很多人看好的PS游戏机之父久多良木健,这是否说明索尼再一次选择了非工程师背景的新领导人,而并不是重返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的工程师时代。这是否意味着工程师输给了国际商人?

中钵良治:说实在的,当时连我都觉得出井伸之退休,接班人应该是现在负责索尼电子娱乐公司的总裁久多良木健。不过别光注意霍华德·斯金格来自美国,也别光注意记者出身的斯金格连日语都不会说,我中钵可是地道的工程师出身,我目前除了公司总裁,还被指认为索尼社长。这是因为索尼上下对于技术设计的期望值死不渝。

2006-04-18
还记得上周google那个谷歌吗?尽管我一贯反对对某项事务东西的狂热粉丝,但是也跟一些google的fans一样,不喜欢谷歌这个名字。不过一些铁杆粉丝更偏执,他们注册了noguge.com的域名,同时搞了一个www.noguge.com
事情变得越来越好玩了,圈内人都明白目前google中国到底几斤几量,不过很可怕的是不少媒体人也越来越偏向偏执的google粉丝情绪,丧失了一些中立,以及一些冷静的思考。
当02年底google推出news的时候,我也曾经很兴奋,这几年从gmail到bendi.google.com,在或者google map,我都很褒奖的写过评论,其实所谓的google爱好者其实本能上都受到了很多反微软情绪的影响,但是当”不做恶”这句宣言xxx的时候,当一个google的傻帽粉丝有什么意义吗?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做了这个noguge的本能原因吧。
顺便说一句google中国大员们可能不高兴的消息,据说已经有中国负责任的记者在那天发布之后,要来了google ceo的电子邮箱,英文上书了点情况,不知道这种检举信比这个noguge有效多少。

还记得上周google那个谷歌吗?尽管我一贯反对对某项事务东西的狂热粉丝,但是也跟一些google的fans一样,不喜欢谷歌这个名字。不过一些铁杆粉丝更偏执,他们注册了noguge.com的域名,同时搞了一个www.noguge.com
事情变得越来越好玩了,圈内人都明白目前google中国到底几斤几量,不过很可怕的是不少媒体人也越来越偏向偏执的google粉丝情绪,丧失了一些中立,以及一些冷静的思考。
当02年底google推出news的时候,我也曾经很兴奋,这几年从gmail到bendi.google.com,在或者google map,我都很褒奖的写过评论,其实所谓的google爱好者其实本能上都受到了很多反微软情绪的影响,但是当”不做恶”这句宣言xxx的时候,当一个google的傻帽粉丝有什么意义吗?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做了这个noguge的本能原因吧。
顺便说一句google中国大员们可能不高兴的消息,据说已经有中国负责任的记者在那天发布之后,要来了google ceo的电子邮箱,英文上书了点情况,不知道这种检举信比这个noguge有效多少。

2006-04-16
前两天写了有关索尼单反数码相机,有小兄弟问我具体信息,我这次也见了负责索尼数码相机的副总裁中川裕。老头给我们看了点小秘密,也许可以说明索尼数码单反相机如果生产出来,最独门武器将是什么。
这张照片里面的样品,也许算是个谍照吧。柯尼卡美能达的机身肯定依旧沿用,看到那个off on的开关了吗,用来操作防抖开启关闭的,尽管这仅仅是一个没有具体装配的演示样本,但也足能说明问题了。下面的机身被放置在一个弹簧上,可以做出很多颠簸,而上面的机体内部则是ccd模块和电路框架,随身下面机身的动作,ccd模块将会在机体内部也同步运动,以此方法来解决数码单反相机的机身内置防抖功能。
另外我还询问索尼DC老大,有了柯尼卡美能达的镜头,而且索尼一半的产品用的都是号称索尼自己的镜头,那么卡尔·蔡斯是不是快边歇着了,老头不好好回答就开始哑谜,明显有鬼。此外数码BLOG圈内流传6月9号首发的消息,很多都是归结索尼在韩国搞的一个摄影比赛截至日期,这个比较不确认。

前两天写了有关索尼单反数码相机,有小兄弟问我具体信息,我这次也见了负责索尼数码相机的副总裁中川裕。老头给我们看了点小秘密,也许可以说明索尼数码单反相机如果生产出来,最独门武器将是什么。
这张照片里面的样品,也许算是个谍照吧。柯尼卡美能达的机身肯定依旧沿用,看到那个off on的开关了吗,用来操作防抖开启关闭的,尽管这仅仅是一个没有具体装配的演示样本,但也足能说明问题了。下面的机身被放置在一个弹簧上,可以做出很多颠簸,而上面的机体内部则是ccd模块和电路框架,随身下面机身的动作,ccd模块将会在机体内部也同步运动,以此方法来解决数码单反相机的机身内置防抖功能。
另外我还询问索尼DC老大,有了柯尼卡美能达的镜头,而且索尼一半的产品用的都是号称索尼自己的镜头,那么卡尔·蔡斯是不是快边歇着了,老头不好好回答就开始哑谜,明显有鬼。此外数码BLOG圈内流传6月9号首发的消息,很多都是归结索尼在韩国搞的一个摄影比赛截至日期,这个比较不确认。

2006-04-14
谷歌!百度老李哥说google5年内过期,冲这个名字已经印证某些预言,google5年后没准跟yahoo的中国版历史一样。当然名字不是重要的,让我想起了老毛那句人定胜天了,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证明网易、盛大、空中网等为什么能够超越前辈。看来google在中国作投资生意更好,没看过那个《北京风很大》的纪录片吗?

谷歌!百度老李哥说google5年内过期,冲这个名字已经印证某些预言,google5年后没准跟yahoo的中国版历史一样。当然名字不是重要的,让我想起了老毛那句人定胜天了,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证明网易、盛大、空中网等为什么能够超越前辈。看来google在中国作投资生意更好,没看过那个《北京风很大》的纪录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