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4-05-25

导语:没有人怀疑《DOOM3》或者《半条命2》的票房成绩会低于好莱坞的大制作,也没有人怀疑这10年来围绕游戏产生了那么多技术偏执主义者

当每年5月的E3游戏展成为约定俗成的节日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再像1995年首次E3游戏展时那样诚惶诚恐了。就如同《游戏基地》在2004年E3首日报道中说的那样,“E3展览所经历的10年,分明是电子游戏进入大众消费主流文化,并且围绕游戏改变了技术手段和生活观念的10年。”而这10年间全球游戏产业收入从60亿美元,猛增到380亿美元,不仅仅创造了id卡马克这类游戏界的比尔·盖茨,更是索尼超越任天堂与世嘉的10年。

Slashdot在报道E3十年时写道:“没人还记得3DO和雅达利是谁了,反倒是ATI和Nvidia这类专门为游戏开发硬件技术的公司成为了游戏界新的宠儿”。游戏机这个概念已经越来越随着电脑和网络游戏的泛滥而变得渺小,尽管微软的XBOX依旧抱着亡我之心不死的态度来抗衡索尼的PS2,但是整个游戏界的核心早已不是10年前,靠一两个新的游戏类型,或者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吸引玩家了。这无疑再一次印证了沃尔特·佩特在他的《文艺复兴:诗与艺术的研究》一书中的观点,当一项艺术表现被开创,短暂的新鲜感持续不了多久,艺术内容和表现技巧的平均化再所难免,之后这个时候才可能出现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艺术技巧和思维的创新必须借助外力。

而音乐杂志《搅拌机》和北美民间思想刊物《东海岸》则在不久前的文章中,不约而同的将游戏艺术列为需要借助外力实现“文艺复兴”的类型,游戏评论人杰克·史帝文森评论道:“10年来推动游戏界的是靠填补无数的故事空白,而未来10年游戏的原动力则是靠3D图像绘制技术了。”实际上ATI和Nvidia这两家显示卡公司已经接过游戏领域快速前进动力源的接力棒,在3D无处不在的游戏时代充当领跑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ATI捆绑《半条命2》,而Nvidia搭载《DOOM3》,这两队结合几乎成为了当下游戏界最奇妙的商业组合。

当ATI公司在E3展览上拿出最新的X800视觉处理器时,没有人敢于否定显示卡领导游戏这一说法了。因为X800内部所集成的1亿6000万晶体管几乎是目前主流CPU的4倍,ZD的专栏作家约翰·德沃夏克评论道:“X800的出现说明了目前游戏领域近乎病态的技术速度偏执主义。”他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3D游戏已经越来越成为个人升级电脑性能的唯一需求,而显示卡性能的翻倍正是这种技术需求直接的产物。ATI的主席何国源在接受采访时仍沉浸在与Nvidia竞争显示卡性能的兴奋中,他说道:“每年CG图形协会那些学者们研究的论文,以及众多游戏厂商极度追求画面效果,必然造就3D图形卡技术的井喷,而显示卡上的GPU将是未来技术图形为王的中心。”

实际上从1998年Voodoo开创3D加速技术以来,游戏界已经制定了一套类似著名的摩尔定律的私下规范,在他们看来显示卡只有每8个月提升一倍性能,才能满足游戏开发者。“那些开发游戏软件和为他们提供显卡技术的人都是技术疯子”,曾任《红鲱鱼》杂志记者的达斯汀·帕切说道:“游戏开发者和显示卡设计师似乎在串通,他们拼命的追求速度和高画质,于是所有游戏爱好者只能尾随在后面拼命的更新零件。”

而与ATI倡导GPU所引发的速度偏执主义相对的,Intel则拼命在守护自己的CPU战场。在Intel看来,如果自己也想搭上游戏偏执狂这趟技术极端主义快车,只能依靠自己看家的CPU技术,就是将所有的功能计算任务都交给CPU去完成,用CPU来计算歌曲、图像、语音。这不由令人想到大卫·休漠在《论本性》中提到人类对于速度追求的本性,E3十年的历史从侧面印证了休漠关于速度追求感性的预言,而ATI的X800则试图超越休漠预言的另一半:技术的平衡理性。达斯汀·帕切接着说道:“GPU所代表的图形派和CPU所代表的中央处理器派,早晚会对立起来,速度偏执狂们就等着坐收渔翁之利吧”。

导语:没有人怀疑《DOOM3》或者《半条命2》的票房成绩会低于好莱坞的大制作,也没有人怀疑这10年来围绕游戏产生了那么多技术偏执主义者

当每年5月的E3游戏展成为约定俗成的节日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再像1995年首次E3游戏展时那样诚惶诚恐了。就如同《游戏基地》在2004年E3首日报道中说的那样,“E3展览所经历的10年,分明是电子游戏进入大众消费主流文化,并且围绕游戏改变了技术手段和生活观念的10年。”而这10年间全球游戏产业收入从60亿美元,猛增到380亿美元,不仅仅创造了id卡马克这类游戏界的比尔·盖茨,更是索尼超越任天堂与世嘉的10年。

Slashdot在报道E3十年时写道:“没人还记得3DO和雅达利是谁了,反倒是ATI和Nvidia这类专门为游戏开发硬件技术的公司成为了游戏界新的宠儿”。游戏机这个概念已经越来越随着电脑和网络游戏的泛滥而变得渺小,尽管微软的XBOX依旧抱着亡我之心不死的态度来抗衡索尼的PS2,但是整个游戏界的核心早已不是10年前,靠一两个新的游戏类型,或者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吸引玩家了。这无疑再一次印证了沃尔特·佩特在他的《文艺复兴:诗与艺术的研究》一书中的观点,当一项艺术表现被开创,短暂的新鲜感持续不了多久,艺术内容和表现技巧的平均化再所难免,之后这个时候才可能出现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艺术技巧和思维的创新必须借助外力。

而音乐杂志《搅拌机》和北美民间思想刊物《东海岸》则在不久前的文章中,不约而同的将游戏艺术列为需要借助外力实现“文艺复兴”的类型,游戏评论人杰克·史帝文森评论道:“10年来推动游戏界的是靠填补无数的故事空白,而未来10年游戏的原动力则是靠3D图像绘制技术了。”实际上ATI和Nvidia这两家显示卡公司已经接过游戏领域快速前进动力源的接力棒,在3D无处不在的游戏时代充当领跑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ATI捆绑《半条命2》,而Nvidia搭载《DOOM3》,这两队结合几乎成为了当下游戏界最奇妙的商业组合。

当ATI公司在E3展览上拿出最新的X800视觉处理器时,没有人敢于否定显示卡领导游戏这一说法了。因为X800内部所集成的1亿6000万晶体管几乎是目前主流CPU的4倍,ZD的专栏作家约翰·德沃夏克评论道:“X800的出现说明了目前游戏领域近乎病态的技术速度偏执主义。”他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3D游戏已经越来越成为个人升级电脑性能的唯一需求,而显示卡性能的翻倍正是这种技术需求直接的产物。ATI的主席何国源在接受采访时仍沉浸在与Nvidia竞争显示卡性能的兴奋中,他说道:“每年CG图形协会那些学者们研究的论文,以及众多游戏厂商极度追求画面效果,必然造就3D图形卡技术的井喷,而显示卡上的GPU将是未来技术图形为王的中心。”

实际上从1998年Voodoo开创3D加速技术以来,游戏界已经制定了一套类似著名的摩尔定律的私下规范,在他们看来显示卡只有每8个月提升一倍性能,才能满足游戏开发者。“那些开发游戏软件和为他们提供显卡技术的人都是技术疯子”,曾任《红鲱鱼》杂志记者的达斯汀·帕切说道:“游戏开发者和显示卡设计师似乎在串通,他们拼命的追求速度和高画质,于是所有游戏爱好者只能尾随在后面拼命的更新零件。”

而与ATI倡导GPU所引发的速度偏执主义相对的,Intel则拼命在守护自己的CPU战场。在Intel看来,如果自己也想搭上游戏偏执狂这趟技术极端主义快车,只能依靠自己看家的CPU技术,就是将所有的功能计算任务都交给CPU去完成,用CPU来计算歌曲、图像、语音。这不由令人想到大卫·休漠在《论本性》中提到人类对于速度追求的本性,E3十年的历史从侧面印证了休漠关于速度追求感性的预言,而ATI的X800则试图超越休漠预言的另一半:技术的平衡理性。达斯汀·帕切接着说道:“GPU所代表的图形派和CPU所代表的中央处理器派,早晚会对立起来,速度偏执狂们就等着坐收渔翁之利吧”。

2004-05-18

导语:“整个五月初从德国到日本,年轻的技术爱好者和怀有黑客情节的孩子们都沸腾了”,著名的博客基地slashdot上评论道。而《红鲱鱼》杂志对此评价的很有代表性,“所有经历60年代的人都会记得那种传染病一样的时代情绪,而40年后这种情怀已经转移到那代人的孩子们身上了,只不过那些孩子们用的是数字技术,而不是破吉他和蹩脚的抒情诗。”

斯万·贾斯查因(Sven Jaschan)一夜之间成为了欧洲媒体的焦点,因为五月初席卷欧洲的震荡波病毒令半个欧洲的人不敢打开电脑,而当德国警方在微软的指点下,将小城沃芬森的高中生斯万·贾斯查因逮捕的时候,德国的媒体就像发现外星人一样扑了上来。德国的《图片报》在周一的评论版写道:“一名德国青年学生以其智慧战胜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计算机专家,令德国人感到了一种奇异的民族自豪感。”类似的发言遍布德国的各种网络论坛之上,贾斯查因几乎一夜间成为了德国年轻人的新偶像。

《明镜》周刊也以刨根问底的态度报道斯万·贾斯查因的被捕,当地的检察官迪巴拉甚至评论说:“贾斯查因的母亲与继父的收入主要来自为沃芬森仅有的920位住户修理电脑,他编写震荡波病毒很有可能是为了帮助自家的小门脸多挣钱”。甚至贾斯查因的生父雷纳和继母萨缤也不甘寂寞,他们在接受德国RTL电视台采访透露,贾斯查因在圣诞节后曾经向生父提起过自己正在编写蠕虫程序,生父雷纳说道:“我还以为他是在逗我玩。他说他真正想做的是写一个杀病毒的程序,我只是问问他没有作什么傻事吧。”

实际上媒体更对向微软提供线索的举报人感兴趣,因为按照微软一贯的策略,一旦斯万·贾斯查因被控定罪,举报人就可以得到25万美元的奖金。但是微软德国分公司电脑安全专家萨沙·汉克在汉诺威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却对举报人到底是谁遮遮掩掩,德国的媒体同行在邮件中诉说道:“举报人在5月5日给微软打了个举报电话,然后又提供了一段震荡波病毒的源代码,微软就顺藤摸瓜的抓到了斯万·贾斯查因,告密内奸是不可能有病毒源代码的。”而我们的主人公斯万·贾斯查因在编写这套病毒的时候还没满18岁,所以整个德国都怀疑那个举报人就是斯万·贾斯查因自己。这种猜测更加剧了斯万·贾斯查因在德国的家喻户晓,tecchanne的汤姆·麦维更是褒奖道:“斯万·贾斯查因未满18岁就能挣到25万美元,而且法律还能拿他无奈,这真是新一代技术高手的成功商业策略。”

就在几天之后东京大学一位男助教成为了另外一位被捕者,这位网络上署名“47氏”的东京大学信息工程学系研究科助教乃是日本著名共享软件Winny的开发者。Winny实际上如同早年间美国流行的P2P共享软件一样,可以让人与人之间交换各种音乐电影和游戏,对于P2P软件是否属于版权的争论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而日本警方对47氏的逮捕被网络民众视作“不开化的政府行为”。《连线》杂志评论道:“在美国已经半合法化的P2P行为,居然又成为了日本的违法罪责,难道仅仅是因为美国人用P2P类软件交换音乐,而日本人用Winny交换色情影片吗。”一些Winny的铁杆用户甚至开始组织网络签名的营救行动,“47氏正言,共享有理”一夜间成为日本互联网上的标志口号。

“整个五月初从德国到日本,年轻的技术爱好者和怀有黑客情节的孩子们都沸腾了”,著名的博客基地slashdot上评论道。实际上47氏和斯万·贾斯查因的被捕,马上令他们进入了民间技术自由主义和准黑客们心目中的名人堂,就如同2000年挑战DVD解码的乔恩(Jon Johansen),以及监视数字设备安全机构的凯文·米蒂尼克(kevin mitnick)。这分明是20世纪50年代赫尔曼·卡恩(Herman Kahn)所号召的“思考不可思议之事”运动的21世纪版本。在赫尔曼·卡恩看来服务业将取代制造业在后工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社会由技术工作者而不是政治家和商人领导,一小部分的技术人员就有能力养活和管理其余的社会成员,那时候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技术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其他无聊的事情。

“技术权力在10年前不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但是现在它已经是新一代人每天都接触和奋斗的方向”,曾经撰写《技术进化与退化》的达让赛菲奇对《纽约客》杂志说道:“当电脑和互联网作为一个拥有强大创造力量的机器摆在我们家中,每个人都坚信自己获得了一个力量的加速器。”实际上这种民间的技术情节已经成为了21世纪初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并且首先影响到了大众消费文化,越来越多的制造商试图用这种情结将自己包装的科技产品。《红鲱鱼》杂志曾经对此评价的很有代表性,“所有经历60年代的人都会记得那种传染病一样的时代情绪,而40年后这种情怀已经转移到那代人的孩子们身上了,只不过那些孩子们用的是数字技术,而不是破吉他和蹩脚的抒情诗。”

2004-05-14
1982年9月15日,美国总统里根为《今日美国》创刊仪式上说的那句:“《今日美国》是一份证词,证明自由的人民能够梦想到,而且能够在美国实现的那种梦想”,被很多《今日美国》的簇拥者评价为最佳的美国代言口号,而创刊《今日美国》的艾伦·纽哈斯则视此为自己非常成功的狗娘养的策划行为。在艾伦·纽哈斯的经验和实际体验中,不论商业界还是媒体圈,没有背景和财力,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他把类似自己这类靠处处经营往社会阁楼顶层攀爬的人,统统视作成功的狗娘养的,就如同很多人背后谩骂的那样。实际上一个敢于自贬为“狗娘养的”人,还是值得我们假惺惺的去敬仰一番的,至少他要比那些每天干着“狗娘养的事情”,却又要佯装若无其事的人要好。

好多年前,英特尔总裁葛罗夫也说过一句狗娘养的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而纽哈斯却教导我们:只有狗娘养的才能生存。实际上这本《一个狗娘养的自白》早在1989年就出版了,当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些《今日美国》的竞争媒体都书评不断。所以在15年后才拿到国内似乎有些黄花菜都凉了的味道,毕竟1989年是艾伦·纽哈斯最如日中天之时,看到中文版时纽哈斯已经垂垂老矣,但并不妨碍我们看一位南达科塔的小体育记者,从失败的体育小报,到佛罗里达日报和甘奈特媒体集团,直至《今日美国》的全过程。所以纽哈斯可以理直气壮的在书中大言不惭道:“狗娘养的这个词指利用一切技巧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爬到顶层的人,尽可能冠冕堂皇,必要的时候也来点下作手段。要让这个世界转动下去,需要各种各样的‘狗娘养的’”。

纽哈斯所连接的《今日美国》并非如同开头里根总统在创刊仪式上说的那么高尚,毕竟这份报纸并不给办给全世界看的,因为金融企业界的读者已经被《华尔街日报》占据了,《纽约时报》把知识分子网罗了,所以《今日美国》才会出现那么大众性的“麦当劳报纸”情绪。在我看来纽哈斯给传媒界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今日美国》这样的媒体产品,而是《今日美国》创刊时自动售报机和卫星传输印刷,以及一整套如何给电视一代看报纸的新文字工作者思想理念。

纽哈斯还有一个功绩,他让我们从侧面了解了美国报纸的又一个本质,如《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把争夺新闻奖项而不是争夺新闻当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些所谓大报的总编把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而不是把他们的读者需求放在第一位。艾伦·纽哈斯的这本自传并没有如同其他商业自传那样阳春白雪,他让我们看到了传媒业的暴利与高风险,也让我们看到了经营和操控董事会对于一个首席执行官的重要。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艾伦·纽哈斯/著 2004年4月 东方出版社 定价:25元

1982年9月15日,美国总统里根为《今日美国》创刊仪式上说的那句:“《今日美国》是一份证词,证明自由的人民能够梦想到,而且能够在美国实现的那种梦想”,被很多《今日美国》的簇拥者评价为最佳的美国代言口号,而创刊《今日美国》的艾伦·纽哈斯则视此为自己非常成功的狗娘养的策划行为。在艾伦·纽哈斯的经验和实际体验中,不论商业界还是媒体圈,没有背景和财力,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他把类似自己这类靠处处经营往社会阁楼顶层攀爬的人,统统视作成功的狗娘养的,就如同很多人背后谩骂的那样。实际上一个敢于自贬为“狗娘养的”人,还是值得我们假惺惺的去敬仰一番的,至少他要比那些每天干着“狗娘养的事情”,却又要佯装若无其事的人要好。

好多年前,英特尔总裁葛罗夫也说过一句狗娘养的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而纽哈斯却教导我们:只有狗娘养的才能生存。实际上这本《一个狗娘养的自白》早在1989年就出版了,当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些《今日美国》的竞争媒体都书评不断。所以在15年后才拿到国内似乎有些黄花菜都凉了的味道,毕竟1989年是艾伦·纽哈斯最如日中天之时,看到中文版时纽哈斯已经垂垂老矣,但并不妨碍我们看一位南达科塔的小体育记者,从失败的体育小报,到佛罗里达日报和甘奈特媒体集团,直至《今日美国》的全过程。所以纽哈斯可以理直气壮的在书中大言不惭道:“狗娘养的这个词指利用一切技巧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爬到顶层的人,尽可能冠冕堂皇,必要的时候也来点下作手段。要让这个世界转动下去,需要各种各样的‘狗娘养的’”。

纽哈斯所连接的《今日美国》并非如同开头里根总统在创刊仪式上说的那么高尚,毕竟这份报纸并不给办给全世界看的,因为金融企业界的读者已经被《华尔街日报》占据了,《纽约时报》把知识分子网罗了,所以《今日美国》才会出现那么大众性的“麦当劳报纸”情绪。在我看来纽哈斯给传媒界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今日美国》这样的媒体产品,而是《今日美国》创刊时自动售报机和卫星传输印刷,以及一整套如何给电视一代看报纸的新文字工作者思想理念。

纽哈斯还有一个功绩,他让我们从侧面了解了美国报纸的又一个本质,如《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把争夺新闻奖项而不是争夺新闻当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些所谓大报的总编把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而不是把他们的读者需求放在第一位。艾伦·纽哈斯的这本自传并没有如同其他商业自传那样阳春白雪,他让我们看到了传媒业的暴利与高风险,也让我们看到了经营和操控董事会对于一个首席执行官的重要。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艾伦·纽哈斯/著 2004年4月 东方出版社 定价:25元

“居然在中美商贸联委会对话开始的第二天,仅仅四个半小时的谈判就结束了对于WAPI的争论,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已经关注中国无线网络标准WAPI事件半年之久的开普勒技术中心的斯尔·巴齐第一反应说。当北京时间4月22日凌晨,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中美贸易问题上一口气同美方签署八项协议和换文的结果传回国内时,谁也没有料到从去年11月开始引起整个信息产业界关注的WAPI标准事件,突然就这样嘎然而止了。

就在吴仪一行去美国的三天前,中国宽带无线标准工作组的新闻发言人刘朝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信誓旦旦的说:“从做标准开始,我们就没有退路可言,遵守国家标准是惟一的解决方式,如果英特尔公司最终期限后仍然抗拒WAPI,它的迅驰系统三大模块中的通信模块将在海关被禁止入境。”的确,曾经以国家文件形式强制确定6月1日为最后执行期限的WAPI无线网络标准,在中美贸易谈判结果中却被无限期推迟强制实施,且承诺会按照中外企业的建议对WAPI标准进行修改,还会将WAPI纳入国际标准组织的制定工作中。这无疑给了3月初美国务卿鲍威尔等官员联名信,以及4月初英特尔CEO的斡旋一个短平快的答复。实际上最早开始炒作WAPI的《华尔街日报》早已经开始为中美贸易对话写好了文章,就等着会议结束抢个头条时,谁知道谈判结果中方的极大“让步”,令《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全部因为误判而报废。

所有人都在思考为什么WAPI会被突然休克疗法,更多的人单方面希望是因为中方自身技术产业链准备时间不够充分,无限期推迟仅仅是为西安西电捷通、六合万通、华为等参与WAPI的企业提供休养生息的时间。而事实上WAPI被突然叫停,直接打击了对国家自主技术标准以及自主技术开发者刚刚被激励起来的信心。原本希望借助WAPI进入无线网络市场的唐梁伟对记者抱怨道:“我们本以为WAPI的出现会引发技术连锁效应,从而以技术标准壁垒的形式来保护我们自己的信息产业,相比第一批支持WAPI的方正、联想等笔记本厂商可能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来保证在6月1日顺利过渡,政策的变化很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受损,这种技术的政策风险很多规模小的技术企业真的难以承受。”

此外对WAPI突然叫停还有一种非技术观点,一些商业观察家们认为WAPI有可能是个高明的外交商业苦肉计。因为目前美中贸易额高达1240的逆差,成为美中贸易摩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次中方先在无线网络技术上推出自己的安全标准WAPI,然后为国外芯片、网卡、无线设备和笔记本终端设备厂商设置一道非关税的技术贸易壁垒,以增加在美中贸易谈判中的“砝码”,最终中方可以通过延迟WAPI标准来换取了美方对贸易逆差的认可。况且吴仪此行进展迅速,一口气签署了多项协定,很明显是在国内已经推演过沙盘的结果。

更多的人则认为WAPI突然的转变,是为了从宏观上符合中国的国家经济利益,以满足国际对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同。因为在与WAPI并列的双方谈判结果中,对于中国未来的3G市场和知识产权也出现了明确的声音。要知道WAPI目前的市场总价值额度仅数亿美元,而3G则涉及数百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在中美这次贸易谈判中中方已经对未来的3G通讯做出的明确的承诺,包括中国政府在3G技术方面采取中立立场,不指定具体的技术标准,允许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根据各自的需要自由选择采用何种标准,而且监管机构不介入专利费谈判。电信专家阚凯力认为:“这无疑是给了美国高通倡导的CDMA2000和欧洲主导的WCDMA明确的市场信号。”

所有人的目光都一致的瞄准了国内大唐电信所主导的TD-SCDMA标准,因为联通和中国移动在自己技术演变中已经明确会分别采用CDMA2000和WCDMA作为未来的3G标准,而承诺电信运营商可以自由选择标准的话,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今后进入3G还会不会采用国产的TD-SCDMA标准,成为了所有人的疑问。实际上中方此次在3G方面的让步显然令TD-SCDMA的支持者们感觉当头一棒。为了扶持这个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3G技术,中国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2002年底邓榕牵头的TD-SCDMA产业联盟参与者必然直接受到影响,而就在不久前,发改委的7亿美元还刚刚下发到参与了TD-SCDMA技术研发的一系列企业手中。“我们试图依靠技术标准手段进行贸易自我保护的策略全面退缩”,唐梁伟说道:“从2000年兴起的Linux,到TD-SCDMA和WAPI,融入国际通行标准,还是以自我技术标准来保护自己,我们确实已经到了需要抉择的时候了。”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参加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时曾经说过:“美国周期性经济复苏到总统大选之间这段将是中美经济的敏感期,有关中美贸易关系的辩论正在美国展开。”中方此番中美经济对话中承担巨大承诺,恰恰被视为对美国国内关于中美贸易理论催化剂,因为在此次谈判中美方已经提出了对中方相当有诱惑的回应。美方已经响应了***总理在去年对布什总统提出的,关于开始审议确立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建议,此番美方已经承诺启动双方工作组,考察中国是否已达到美国法律规定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该工作组将由美国商务部进口管理局副局长詹姆斯·乔切姆(James Jochum)和中国商务部一位司长共同负责。

从中美贸易的整体利益上看,获得美国对中方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可,也就意味着可以依照美国法律,确实享受市场经济国家的平等地位。因为美国以往总是以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为由,单方面的认为中国产品的价格制定存在贸易冲击,不能反映真实价值,频繁以征收产品高税率和进行反倾销调查来影响双边平等贸易。以WAPI等中方技术保护措施的推迟和3G标准的开放作为确立中方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见面礼,一旦获得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可,从整体贸易策略上将令我们获得极大的出口竞争力,这无疑更具有诱惑力。

“居然在中美商贸联委会对话开始的第二天,仅仅四个半小时的谈判就结束了对于WAPI的争论,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已经关注中国无线网络标准WAPI事件半年之久的开普勒技术中心的斯尔·巴齐第一反应说。当北京时间4月22日凌晨,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中美贸易问题上一口气同美方签署八项协议和换文的结果传回国内时,谁也没有料到从去年11月开始引起整个信息产业界关注的WAPI标准事件,突然就这样嘎然而止了。

就在吴仪一行去美国的三天前,中国宽带无线标准工作组的新闻发言人刘朝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信誓旦旦的说:“从做标准开始,我们就没有退路可言,遵守国家标准是惟一的解决方式,如果英特尔公司最终期限后仍然抗拒WAPI,它的迅驰系统三大模块中的通信模块将在海关被禁止入境。”的确,曾经以国家文件形式强制确定6月1日为最后执行期限的WAPI无线网络标准,在中美贸易谈判结果中却被无限期推迟强制实施,且承诺会按照中外企业的建议对WAPI标准进行修改,还会将WAPI纳入国际标准组织的制定工作中。这无疑给了3月初美国务卿鲍威尔等官员联名信,以及4月初英特尔CEO的斡旋一个短平快的答复。实际上最早开始炒作WAPI的《华尔街日报》早已经开始为中美贸易对话写好了文章,就等着会议结束抢个头条时,谁知道谈判结果中方的极大“让步”,令《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全部因为误判而报废。

所有人都在思考为什么WAPI会被突然休克疗法,更多的人单方面希望是因为中方自身技术产业链准备时间不够充分,无限期推迟仅仅是为西安西电捷通、六合万通、华为等参与WAPI的企业提供休养生息的时间。而事实上WAPI被突然叫停,直接打击了对国家自主技术标准以及自主技术开发者刚刚被激励起来的信心。原本希望借助WAPI进入无线网络市场的唐梁伟对记者抱怨道:“我们本以为WAPI的出现会引发技术连锁效应,从而以技术标准壁垒的形式来保护我们自己的信息产业,相比第一批支持WAPI的方正、联想等笔记本厂商可能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来保证在6月1日顺利过渡,政策的变化很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受损,这种技术的政策风险很多规模小的技术企业真的难以承受。”

此外对WAPI突然叫停还有一种非技术观点,一些商业观察家们认为WAPI有可能是个高明的外交商业苦肉计。因为目前美中贸易额高达1240的逆差,成为美中贸易摩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次中方先在无线网络技术上推出自己的安全标准WAPI,然后为国外芯片、网卡、无线设备和笔记本终端设备厂商设置一道非关税的技术贸易壁垒,以增加在美中贸易谈判中的“砝码”,最终中方可以通过延迟WAPI标准来换取了美方对贸易逆差的认可。况且吴仪此行进展迅速,一口气签署了多项协定,很明显是在国内已经推演过沙盘的结果。

更多的人则认为WAPI突然的转变,是为了从宏观上符合中国的国家经济利益,以满足国际对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同。因为在与WAPI并列的双方谈判结果中,对于中国未来的3G市场和知识产权也出现了明确的声音。要知道WAPI目前的市场总价值额度仅数亿美元,而3G则涉及数百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在中美这次贸易谈判中中方已经对未来的3G通讯做出的明确的承诺,包括中国政府在3G技术方面采取中立立场,不指定具体的技术标准,允许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根据各自的需要自由选择采用何种标准,而且监管机构不介入专利费谈判。电信专家阚凯力认为:“这无疑是给了美国高通倡导的CDMA2000和欧洲主导的WCDMA明确的市场信号。”

所有人的目光都一致的瞄准了国内大唐电信所主导的TD-SCDMA标准,因为联通和中国移动在自己技术演变中已经明确会分别采用CDMA2000和WCDMA作为未来的3G标准,而承诺电信运营商可以自由选择标准的话,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今后进入3G还会不会采用国产的TD-SCDMA标准,成为了所有人的疑问。实际上中方此次在3G方面的让步显然令TD-SCDMA的支持者们感觉当头一棒。为了扶持这个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3G技术,中国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2002年底邓榕牵头的TD-SCDMA产业联盟参与者必然直接受到影响,而就在不久前,发改委的7亿美元还刚刚下发到参与了TD-SCDMA技术研发的一系列企业手中。“我们试图依靠技术标准手段进行贸易自我保护的策略全面退缩”,唐梁伟说道:“从2000年兴起的Linux,到TD-SCDMA和WAPI,融入国际通行标准,还是以自我技术标准来保护自己,我们确实已经到了需要抉择的时候了。”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参加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时曾经说过:“美国周期性经济复苏到总统大选之间这段将是中美经济的敏感期,有关中美贸易关系的辩论正在美国展开。”中方此番中美经济对话中承担巨大承诺,恰恰被视为对美国国内关于中美贸易理论催化剂,因为在此次谈判中美方已经提出了对中方相当有诱惑的回应。美方已经响应了***总理在去年对布什总统提出的,关于开始审议确立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建议,此番美方已经承诺启动双方工作组,考察中国是否已达到美国法律规定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该工作组将由美国商务部进口管理局副局长詹姆斯·乔切姆(James Jochum)和中国商务部一位司长共同负责。

从中美贸易的整体利益上看,获得美国对中方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可,也就意味着可以依照美国法律,确实享受市场经济国家的平等地位。因为美国以往总是以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为由,单方面的认为中国产品的价格制定存在贸易冲击,不能反映真实价值,频繁以征收产品高税率和进行反倾销调查来影响双边平等贸易。以WAPI等中方技术保护措施的推迟和3G标准的开放作为确立中方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见面礼,一旦获得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可,从整体贸易策略上将令我们获得极大的出口竞争力,这无疑更具有诱惑力。

2004-05-07
果去各个硬件论坛或者硬件评测站点的文章留言,你会发现,但凡CPU和主板沾一点关系的内容,都会出现AMD支持者非常强烈的声音,甚至有人自嘲是忠实的AMD走狗。只要一有人询问机器性能相关的问题,马上会有很多AMD兄弟非常热情的来帮助你,而一旦有人评价Intel性能如何高,马上也会出现压倒性的AMD话语权争夺。AMD偏执狂现象随着Althon xp的最后辉煌而愈演愈烈,对于这种强烈的情绪现象,目前已有的解释基本上都认为:AMD自从97年推出K6-2开始,长期以来利用intel三分之二的价格,提供不输于同档次intel性能的CPU,且AMD特有的CPU超频空间激发了这近7年间各代的DIYer人群。

这样的解释非常符合现实,但是从每个“AMD走狗”的心底,应该还有更深层起的情绪没有吐露。实际上当90年代中国开始在个人电脑问题上大兴土木的时候,苹果已经进入了10年没有乔布斯的日子。更多人娓娓乐道的仍旧是学生时代用老掉牙的苹果2接受启蒙。当设计师们高高在上的霸占苹果iMAC的时候,更多的国人还拥挤在中关村的大棚之中为自己特立独行的选择AMD而感慨。所以苹果在国内更多的时候是有名无实的奢侈象征,或者是PC群众误读的集合体,而这种误读的感情更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移到了AMD身上。

纽约朱比特研究公司客户访问及技术小组的主任迈克尔·高德博格(Michael Gartenberg)曾经专门写过一篇论文来探讨苹果与大众的关系,在他看来全球用户之所以只有勇气钟爱苹果,却并不使用苹果,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对苹果两个主要误解。高德博格认为苹果的价格并不比IBM或者索尼贵,这是民众相对DELL的廉价,而产生的对苹果最大的误解。此外很多人认为苹果缺乏软件,其实大多数PC上的软件苹果都有,最多就是一些格式不同罢了。恰恰这两种误读都可以在国内AMD拥戴者中找到变形,AMD便宜,但性价比高;AMD不贵,但是散热高。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AMD走狗们如同国外苹果迷们那样高傲,似乎只有他们才看透了真理。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的国外AMD爱好者的不久前那次吃醋。当时英国独立电视委员会禁止苹果的一个关于G5的广告播出,因为G5宣称自己是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最强大的个人计算机,该广告播出后惹恼了不少AMD支持者。而有8位AMD支持者强烈抗议广告误导,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AMD才是最快的。可见AMD走狗们的疯狂程度,不仅仅抨击Intel,就连不同架构的G5也不放过。

苹果公司前营销总裁迈克尔·梅斯在一次苹果历史网上日志的公开信中写道:“今天的苹果就像计算机工业里脾气古怪的老叔父,仍然有趣,仍然受人爱戴,但却没有PC那么强大了的影响力。虽然我们成功的将个人计算带到了图形界面时代,但自那时起,个人电脑的根本性革新实际上已经停止”。如果把这段话中的苹果替换为AMD,请在回到句子开头读一遍,今天的AMD就像计算机工业里脾气古怪的老大婶,引领我们进入越来越高速的计算时代,但是个人电脑的根本性革命,确实已经停止了,这也是为什么Intel会去煞费苦心的搞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