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3-11-28
当来自南宁十四中的小胖子(化名)看到网络上自己照片被变换为数个形象的时候,可能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一张穿校服的普通照片会使自己成为网络论坛上的“明星”,不仅仅自己的形象被移植到了当下热播的《兄弟连》中,甚至连还未公映的《无间道3》中曾志伟的位置也被自己所取代。其实在网络上,照片被他人利用Photoshop等绘图软件移植修改并不少见。2002年世界杯之前,一张中国国家队版的西游记照片在每位球迷的办公室电脑中传阅,主教练米卢的头像被安置在孙悟空的身上,而郝海东和沈祥福分别扮演的猪八戒和沙僧,伴随在足协主席阎世铎这位唐僧左右。以至于中央电视台的体育主持人在节目中对此类幽默移植津津乐道。

天津讲武堂的平面设计师陈幸福对此分析道:“自从个人电脑绘图软件使用越来越简便,移植修改照片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以往民间移植修改图片往往针对明星等公众人物,但是像小胖子(化名)这样的普通人,照片的数字版本流传到网络上,被众多素不相识的图片移植高手莫名其妙的修改,无意识的群体性行为再一次借助网络的力量大范围传播。”实际上对非公众人物的照片移植在国际上早就是家常便饭,在亚洲通行使用自造词汇KUSO来形容这类做法,香港爱好者们则译音称为库索。台湾地区最知名的库索事件发生在2001年,当时周星弛的《少林足球》刚刚上映,娱乐媒体如获至宝的搞倒一张《少林棒球》的图片,并以此推断周星弛要趁热打铁拍摄《少林棒球》,谁知道媒体们统统上了库索族的当。KUSO这个词原本是日本式的自造英语,为恶搞之意,这个词之所以风行起来,源于电子游戏界,针对那些开发设计的并不完美,甚至毫无可玩性的游戏,只能抱着无所不可笑的态度对待。久而久之库索就成为了数字时代恶搞开玩笑的代名词。

史努比和查里·布朗的创造者舒尔茨在1967年接受《纽约时代周刊》采访时曾谈到自己最初的漫画爱好,“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总是喜欢用铅笔给课本中的人物照片画上新的表情,所以在《花生》中你会看到史努比丰富的表情。”类似舒尔茨这样为课本插图人物添油加醋,似乎是全世界少年们的共同爱好,库索完全可以被视作课本绘画文化的数字时代延续。“利用电脑绘图软件库索并不是民间人士的专利”,设计师陈幸福解释说:“从90年代中期开始广告界第一批利用绘图软件创意出一系列库索风格的图片,艺术界则紧随其后拿起了库索工具,只不过他们没有使用库索这个名词罢了”。美国Gamespot游戏部落的前任主编李安科对库索有他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库索其实并不新鲜,只是将电脑绘图与无厘头风格在网络上的延续,“参与库索的年轻一代有自己的文化趋向,人人动手的DIY文化深深的根植于这代人之中。”在小胖子被集中库索之前,网络上来自四川的“猥琐男”是最知名的库索作品。李安科接着评价道:“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个人库索时代的表征,中国最红火的网络社区猫扑论坛是这股势力或倾向的始作俑者,但不同的是‘猥琐男’自觉自愿被大家库索,并以此为乐为荣,而目前的小胖子,未免就显得有点无辜了。但同时又不得不佩服这些库索族图像处理软件使用水平的高妙,不单是脸移上去了,连图片的整体光线效果、色调色温等等,都浑然天成。”

似乎大多数普通人都不希望像小胖子这样被无辜的库索,但是面对数码相机的泛滥性增长,以及电子相册的流行,没有一个人能保证自己的照片不落到库索族的手中。李安科对此深有同感,他前几天刚准备把一岁半的宝贝女儿的数码照片放到网上给朋友看的。“当我夫人看到小胖子无辜的惨样,第一个反应就是担心自己女儿照片的安全”。查尔斯·普伦特(Charles Platt)早年在《连线》杂志上就曾对电子相册和数码照片问题进行过探讨,在他看来设置安全等级保护并不稳妥,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你的朋友不复制相册中的照片,普伦特在文章的结尾调侃的提出几个最保险的建议办法,“请将电子相册中的照片尽量缩小,能看清楚照片内容就可以了,不给图片修改者留有下笔的余地,也不要在照片中留下过多怪姿势,不然没人会保证你不被修改成怪物。”

当来自南宁十四中的小胖子(化名)看到网络上自己照片被变换为数个形象的时候,可能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一张穿校服的普通照片会使自己成为网络论坛上的“明星”,不仅仅自己的形象被移植到了当下热播的《兄弟连》中,甚至连还未公映的《无间道3》中曾志伟的位置也被自己所取代。其实在网络上,照片被他人利用Photoshop等绘图软件移植修改并不少见。2002年世界杯之前,一张中国国家队版的西游记照片在每位球迷的办公室电脑中传阅,主教练米卢的头像被安置在孙悟空的身上,而郝海东和沈祥福分别扮演的猪八戒和沙僧,伴随在足协主席阎世铎这位唐僧左右。以至于中央电视台的体育主持人在节目中对此类幽默移植津津乐道。

天津讲武堂的平面设计师陈幸福对此分析道:“自从个人电脑绘图软件使用越来越简便,移植修改照片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以往民间移植修改图片往往针对明星等公众人物,但是像小胖子(化名)这样的普通人,照片的数字版本流传到网络上,被众多素不相识的图片移植高手莫名其妙的修改,无意识的群体性行为再一次借助网络的力量大范围传播。”实际上对非公众人物的照片移植在国际上早就是家常便饭,在亚洲通行使用自造词汇KUSO来形容这类做法,香港爱好者们则译音称为库索。台湾地区最知名的库索事件发生在2001年,当时周星弛的《少林足球》刚刚上映,娱乐媒体如获至宝的搞倒一张《少林棒球》的图片,并以此推断周星弛要趁热打铁拍摄《少林棒球》,谁知道媒体们统统上了库索族的当。KUSO这个词原本是日本式的自造英语,为恶搞之意,这个词之所以风行起来,源于电子游戏界,针对那些开发设计的并不完美,甚至毫无可玩性的游戏,只能抱着无所不可笑的态度对待。久而久之库索就成为了数字时代恶搞开玩笑的代名词。

史努比和查里·布朗的创造者舒尔茨在1967年接受《纽约时代周刊》采访时曾谈到自己最初的漫画爱好,“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总是喜欢用铅笔给课本中的人物照片画上新的表情,所以在《花生》中你会看到史努比丰富的表情。”类似舒尔茨这样为课本插图人物添油加醋,似乎是全世界少年们的共同爱好,库索完全可以被视作课本绘画文化的数字时代延续。“利用电脑绘图软件库索并不是民间人士的专利”,设计师陈幸福解释说:“从90年代中期开始广告界第一批利用绘图软件创意出一系列库索风格的图片,艺术界则紧随其后拿起了库索工具,只不过他们没有使用库索这个名词罢了”。美国Gamespot游戏部落的前任主编李安科对库索有他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库索其实并不新鲜,只是将电脑绘图与无厘头风格在网络上的延续,“参与库索的年轻一代有自己的文化趋向,人人动手的DIY文化深深的根植于这代人之中。”在小胖子被集中库索之前,网络上来自四川的“猥琐男”是最知名的库索作品。李安科接着评价道:“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个人库索时代的表征,中国最红火的网络社区猫扑论坛是这股势力或倾向的始作俑者,但不同的是‘猥琐男’自觉自愿被大家库索,并以此为乐为荣,而目前的小胖子,未免就显得有点无辜了。但同时又不得不佩服这些库索族图像处理软件使用水平的高妙,不单是脸移上去了,连图片的整体光线效果、色调色温等等,都浑然天成。”

似乎大多数普通人都不希望像小胖子这样被无辜的库索,但是面对数码相机的泛滥性增长,以及电子相册的流行,没有一个人能保证自己的照片不落到库索族的手中。李安科对此深有同感,他前几天刚准备把一岁半的宝贝女儿的数码照片放到网上给朋友看的。“当我夫人看到小胖子无辜的惨样,第一个反应就是担心自己女儿照片的安全”。查尔斯·普伦特(Charles Platt)早年在《连线》杂志上就曾对电子相册和数码照片问题进行过探讨,在他看来设置安全等级保护并不稳妥,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你的朋友不复制相册中的照片,普伦特在文章的结尾调侃的提出几个最保险的建议办法,“请将电子相册中的照片尽量缩小,能看清楚照片内容就可以了,不给图片修改者留有下笔的余地,也不要在照片中留下过多怪姿势,不然没人会保证你不被修改成怪物。”

2003-11-12
10月10日,一群德裔后代在米尔沃基悄悄聚集起来,他们的祖辈们都来自二战中被迫解散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次聚会并不是来纪念1919年魏玛时期创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也不是追忆祖辈在二战中如何艰难逃到美国,而是接受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颁奖,因为正是包豪斯学院逃亡的这些人,为全球设计界带来了人体工程学的理念。

法国蒙托尔设计标准委员会的让·米歇尔在接受《标准化》杂志采访时说道:“如果没有包豪斯创始人W.格罗皮乌斯的推动,20世纪的工业产品也许跟维多利亚时代一样笨重难用,人体工程学被包豪斯人引入到各类产品设计中,不仅仅是设计界的历史经典,更变革了20世纪后50年人们生活中的颇多细节”。实际上人体工程学最初发起的源头来自英国,当时诗人兼美术设计家、社会活动家W.莫里斯,以机械是为人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还是人将要成为机械的奴隶,这个工业时代初期的尖锐矛盾为导火索,发起了著名的手工艺运动。在当时这样颇具哲学意味的话题,就像现今社会对人与电脑关系的争论一样引人注目。莫里斯强调手工生产的精良,在英国以至欧洲大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其影响产生了新艺术运动、风格派、分离派等分支。这种思潮感受到机器大生产时代中丧失人性的倾向,要求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将艺术设计移植到现代社会工业产品中来。尽量减少机器使用者的疲劳,更好的处理机器与人和环境的协调关系,成为了人体工程学的实际定义,以1949年福特V8汽车为代表的第一批人体工程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不同国家设计者对人体工学的不同认识也影响颇多。国际工业设计学联合会的奥斯汀在学会期刊上写道:“西方国家工业产品之所以受到欢迎,不得不说是人体工学的效力,因为当时苏联的产品技术并不比西方差,而价格却更便宜,但是俄国设计师们更喜欢让用户适应产品,所以你可以发现伏尔加轿车乘坐起来是那样的别扭”。

目前人体工学早已无处不在,不久前召开的微软鼠标20年纪念会上,休·马卡龙(Hugh McCLONE)更是对人体工学设计过程解释说:“鼠标就是人体工程学最好的例子,为了使用使用者的手,设计者们想尽了办法,普遍认为鼠标与手掌和手指接触得越多,使用起来就越舒服。为了在设计过程中从视觉上证明这一点,我曾在手上涂墨水进行各种试验,甚至想出了使用红外线相机拍摄残留手掌热量印记的办法,这种方法是我联想到斯瓦辛格主演的《铁血战士》闪现出来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设计者都能不受限制的使用人体工学,曾经担任爱立信手机设计的纳辛斯基就对《PC Magazine》的专栏作家约翰·德瑞克(John c. dvorak)抱怨道:“手机键盘太小了,可经理人们非要在九个数字键上安排出26个字母,所以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数字键盘手机,在人体工学上都是失败产品”。实际上九键手机的制约问题早已经是手机大亨们心照不宣的问题,如果为了满足键盘使用的便捷,设计26个字母键的话,势必手机体积庞大,但是随着短信和3G手机的技术需要,九键输入太慢了。曾任渥达丰手持技术经理的高斯帕在接受《卫报》科技版记者采访时就对日本短信用户大为不解,“真不敢想象日本人都是拇指族,室外很少能见到打电话的用户,更多的人则是两只手拼命握住九键手机,美国人绝对忍耐不了用九个数字键去输入复杂的日文平假字和片假字”。

纳辛斯基补充道:“目前九键键盘严重的不符合人体工学,即便输入英文使用起来也不方便,迟早要被新技术替代”。《连线》杂志曾经在1997年就抱怨过手机键盘输入的矛盾,实际上微软和美国在线都在暗自研发替代技术。微软亚洲研究院牵头的语音识别技术就被比尔·盖茨视为解决输入难题的克星,而美国在线旗下的T9输入法也不甘示弱,试图从编程算法本身再挖掘九键输入的潜力,美国在线副总裁Ciaig Peddie坚信T9新版本的PTI输入法比语音识别技术跟有优势,他解释说:“语音识别固然有技术上的突破性,但是使用者输入中的私密性无从谈起,你输入的任何信息都可以被你周围的人听到,这无疑将大大制约语音输入技术使用的场所”。似乎德国的TecChannel评价更为中肯,“各种新设备早已令我们的手指应接不暇,让德国人在索尼爱立信的小手机上顺利输入信息就很不容易,早已无暇顾及舒服不舒服了。”

10月10日,一群德裔后代在米尔沃基悄悄聚集起来,他们的祖辈们都来自二战中被迫解散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次聚会并不是来纪念1919年魏玛时期创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也不是追忆祖辈在二战中如何艰难逃到美国,而是接受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颁奖,因为正是包豪斯学院逃亡的这些人,为全球设计界带来了人体工程学的理念。

法国蒙托尔设计标准委员会的让·米歇尔在接受《标准化》杂志采访时说道:“如果没有包豪斯创始人W.格罗皮乌斯的推动,20世纪的工业产品也许跟维多利亚时代一样笨重难用,人体工程学被包豪斯人引入到各类产品设计中,不仅仅是设计界的历史经典,更变革了20世纪后50年人们生活中的颇多细节”。实际上人体工程学最初发起的源头来自英国,当时诗人兼美术设计家、社会活动家W.莫里斯,以机械是为人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还是人将要成为机械的奴隶,这个工业时代初期的尖锐矛盾为导火索,发起了著名的手工艺运动。在当时这样颇具哲学意味的话题,就像现今社会对人与电脑关系的争论一样引人注目。莫里斯强调手工生产的精良,在英国以至欧洲大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其影响产生了新艺术运动、风格派、分离派等分支。这种思潮感受到机器大生产时代中丧失人性的倾向,要求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将艺术设计移植到现代社会工业产品中来。尽量减少机器使用者的疲劳,更好的处理机器与人和环境的协调关系,成为了人体工程学的实际定义,以1949年福特V8汽车为代表的第一批人体工程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不同国家设计者对人体工学的不同认识也影响颇多。国际工业设计学联合会的奥斯汀在学会期刊上写道:“西方国家工业产品之所以受到欢迎,不得不说是人体工学的效力,因为当时苏联的产品技术并不比西方差,而价格却更便宜,但是俄国设计师们更喜欢让用户适应产品,所以你可以发现伏尔加轿车乘坐起来是那样的别扭”。

目前人体工学早已无处不在,不久前召开的微软鼠标20年纪念会上,休·马卡龙(Hugh McCLONE)更是对人体工学设计过程解释说:“鼠标就是人体工程学最好的例子,为了使用使用者的手,设计者们想尽了办法,普遍认为鼠标与手掌和手指接触得越多,使用起来就越舒服。为了在设计过程中从视觉上证明这一点,我曾在手上涂墨水进行各种试验,甚至想出了使用红外线相机拍摄残留手掌热量印记的办法,这种方法是我联想到斯瓦辛格主演的《铁血战士》闪现出来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设计者都能不受限制的使用人体工学,曾经担任爱立信手机设计的纳辛斯基就对《PC Magazine》的专栏作家约翰·德瑞克(John c. dvorak)抱怨道:“手机键盘太小了,可经理人们非要在九个数字键上安排出26个字母,所以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数字键盘手机,在人体工学上都是失败产品”。实际上九键手机的制约问题早已经是手机大亨们心照不宣的问题,如果为了满足键盘使用的便捷,设计26个字母键的话,势必手机体积庞大,但是随着短信和3G手机的技术需要,九键输入太慢了。曾任渥达丰手持技术经理的高斯帕在接受《卫报》科技版记者采访时就对日本短信用户大为不解,“真不敢想象日本人都是拇指族,室外很少能见到打电话的用户,更多的人则是两只手拼命握住九键手机,美国人绝对忍耐不了用九个数字键去输入复杂的日文平假字和片假字”。

纳辛斯基补充道:“目前九键键盘严重的不符合人体工学,即便输入英文使用起来也不方便,迟早要被新技术替代”。《连线》杂志曾经在1997年就抱怨过手机键盘输入的矛盾,实际上微软和美国在线都在暗自研发替代技术。微软亚洲研究院牵头的语音识别技术就被比尔·盖茨视为解决输入难题的克星,而美国在线旗下的T9输入法也不甘示弱,试图从编程算法本身再挖掘九键输入的潜力,美国在线副总裁Ciaig Peddie坚信T9新版本的PTI输入法比语音识别技术跟有优势,他解释说:“语音识别固然有技术上的突破性,但是使用者输入中的私密性无从谈起,你输入的任何信息都可以被你周围的人听到,这无疑将大大制约语音输入技术使用的场所”。似乎德国的TecChannel评价更为中肯,“各种新设备早已令我们的手指应接不暇,让德国人在索尼爱立信的小手机上顺利输入信息就很不容易,早已无暇顾及舒服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