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IT168网刊》
服务器领域始终是非大众的IT热门,但是随着64位处理器的出现,尤其是AMD的Opteron和Intel的安腾2和至强的出现,进一步拉动了服务器性能的提升。而同时网络游戏的大幅度兴起,从侧面促进了市场对于服务器的需要。此外目前正在使用中的服务器大多数都是构建于2000年前后的网络热潮期,大部分还都停留在早期PⅢ至强服务器阶段,从目前看不论处理速度还是内存带宽都严重的过时。
真正的64位服务器目前还处在刚刚推出的阶段,安腾2推出至今仅仅才有300多款软件的现实令intel已经失语了一年多。AMD在4月底推出的Opteron则似乎渴望打乱这个市场格局,尤其是对于intel的安腾2,Opteron完全有实力在中低端市场上掀翻它。而在高端市场随着SUN莫名其妙的走弱,惠普和IBM渐渐在RISC服务器领域的发威,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我们对于服务器市场变化的本能性关注。
Linux的伏笔
当SCO莫名其妙的将IBM推上被告席,将UNIX指定为自己独有的产品的时候,我们再一次为Linux不可抵挡的全面胜利欢呼。自从2000年开始的Linux全球普及热潮以来,无数高端服务器放弃了昂贵的UNIX,转而使用廉价,性能却几乎等同于UNUX的Linux系统。而同时那些原本使用Windows NT的低端服务也在一点点向Linux投诚。所以Linux作为目前最普及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服务器的市场格局。
而IBM作为一个长期的托拉斯式的投机分子,在2002年的时候开始给与Linux强力的火力支持,其市场成果一下子在2003年突然显现。惠普和IBM这类以Linux为主,UNIX为辅的服务器巨头快速提高市场份额,5月30日出版的《IDC Quarterly Server Tracker,2003财年第一季度》显示惠普在2003年第一季度几乎占据了27.9%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服务器市场位居第一,比上一个季度一口气增长了2.1%。而与此相比固守自己操作系统和服务器架构的SUN则在这场服务器标准Linux化的大潮中失了势,尽管麦克尼利死活不承认Linux的功效,也不承认SUN在走下坡路,但是SUN的沦落似乎是不容置疑的现实了。
混乱中的服务器市场
2003年服务器高端领域的内斗似乎还不会发生,安腾2与Opteron的正面交锋只会在中端市场出现,而高端似乎还是IBM和惠普对SUN秋后算帐的格局。于是国内服务器厂商,包括浪潮、联想、浙大网新等国内厂商们都不甘于充当低价跟进者的角色,在IBM、HP和DELL的夹缝中抢夺生存空间。随着诸多场上进入中低端服务器市场,加之中低端服务器可以选择的处理器也从单一的至强,丰富到目前的5类不同档次处理器。所以产品的功能变化在所难免。更多厂商加入竞争的同时也会逐渐专注于专业化领域,而对于中小企业的多功能服务器则会像当年福特的T型车那样的流水线产品,这从IBM的蓝易就能看出来很多征兆。
当国内厂商还在大打价格战,比谁性能更高的时候,IBM的ON DEMOND悄悄的灌输了应用与服务的概念。这似乎是对目前服务器性能过于强悍的一种规避,对于中低端服务器不谈性能,只谈应用与服务才是最最明智的商业策略。要知道IBM等厂商已经在优化他们的通用服务器,以通用服务器来“以不变应万变”。这对于目前日趋同质化趋势的服务器产品来说,最难保持的将是特色与竞争力。
但是IBM可曾想过这个符合他自身利益的中间件能得到其他软件开发者的支持吗,Linux作为IBM中间件的核心部分只是可以从外表上连接非微软体系的程序开发者,即便IBM找寻到一个万金油的中间件充当翻译,但是这个翻译的过渡者能保持多久的中立性呢。大而全的软件观念其实依旧充斥在IBM脑中,最后的意图还不是再形成一套属于IBM观念下的软件世界。
IBM最欣慰的是在发布On Demand战略后,运通公司与摩根大通银行第一批的送来总共价值90亿为期7年的IT外包协议,这也堵住了对新总裁帕尔米萨诺严厉抨击的IT评论家们的嘴。但是此时ZD的专栏作家John C. Dvorak率先对IBM开炮,疑问的焦点集中在了IBM这样发展下去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软件公司。有意思的是在对IBM中国公司采访的时候,接触到IBM上上下下都一口咬定IBM是服务公司,大有软硬兼施的感觉。在目睹了“小深蓝”于Unix服务器市场所创的奇迹之后,IBM抛出了蓝易系列服务器。此举明显是在跟新惠普针锋相对,因为从新惠普全球总裁卡莉到中国区总裁孙振耀都再三呼吁“敢问谁才是真正的蓝色巨人” ,卡莉甚至许诺惠普中国服务部门“两年内超过IBM,我把私人飞机借你们用一个月”。IBM服务部门一位高层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回击道“惠普做IT服务,他们就是卖碳粉盒的……”
安腾2的等待和32位仿真器们
我们可以将安腾2归入高端服务器核心处理器,也可以将其并入中档入门级别的产品,重要的是在中低端服务器市场,目前IA架构服务器占据垄断地位,这也是大多数服务器制造商始终不渝的跟随intel的原因,但安腾2过高的价格却令更多的最终消费者摇头。于是乎服务器厂商不得不叫出了“应用是竞争主导因素”这样的空洞的口号。
如果与第一线的数据中心等服务器大客户接触就会发现,三台至强或者高端P4赛过一台安腾2的比喻层出不穷。所以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考虑,不论是最终使用者还是服务器制造商,都更多的将自己的重点力量发展低端服务器,而利用集群解决方案的方法连接这些低端服务器。其实等安腾2降价的心理效应从侧面造成了安腾2目前滞销的尴尬局面。不过不要为intel没有Opteron这类的过渡产品担心,32位仿真器已经成为intel不公开的反击武器。安腾2加装64位处理器应用32位应用仿真器以后,性能要比至强高很多,似乎这也在成为安腾2用户目前不得不选择的一项实用措施,毕竟目前可以使用安腾2的64位软件还是太少了。
目前市场上对中低端用户的争夺已经进入到白热化,IBM eServer x440就是这样的产物。它不仅是首个供应基于至强处理器的8路服务器的,并且也是首个供应基于至强处理器的16路服务器。配置1.6GHz至强的16路eServer x440起价就高达81332美元,这还不算那些扩展部件。随时可以将现有的4路、8路服务器扩展到16路,也可以很容易将16路、8路的x440拆成4路的x440,就像搭积木那样方便。但IBM eServer x440作为重炮手,充分采用企业级X架构技术的IA-32平台,结合第一个32/64位混合的芯片组,利用IBM 的“自主运算”技术,加之模块化组件设计,目前牢牢的控制着最高级别的至强服务器市场,在电信和金融市场拥有绝对的制空权。
期待中的Opteron
AMD的Opteron被服务器同行们视为狡猾的设计,关键就是在与其32位与64位兼具的功能。这大大满足了目前服务器市场低端与高端中间的衔接,压了至强一头的同时,也打击了高价服务器,更对intel的安腾2戳了一软刀子。尽管AMD无数次澄清自己Opteron处理器64位架构的初衷是让整个计算行业迅速地、平稳地过渡到64位计算平台上去,并且将循序渐挂在嘴边。其实Opteron并不敢跟安腾2真正进行比较,而只是敢于与至强来比,这其中的意味相信大家都明白。但是AMD没有看到一个现实中的问题,就是至强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服务器制造商的充分认可,几乎每个厂商的低端服务器都是挂着至强的头牌。
目前IBM似乎是Opteron首当其冲的合作者,当时具体机型却并不多见,而且令人尴尬的是Opteron从目前看几乎被用在了安腾2替代者的位子上,美国国家实验室选用10000颗Opteron,以及好莱坞电脑特效者们的需求,似乎是目前Opteron主要的应用。更多的使用似乎倾向于将诸多Opteron连接起来使用,而不是AMD更希望看到的中小规模Opteron。Opteron目前有100、200和800系列,100是入门级的工作站及单处理器的服务器,200则是主流的一路和两路的服务器,800则是8路以下的服务器。现阶段AMD还重点在主流服务器市场,也就是8路以下的市场,所以最低价的64位服务器将是极具诱惑的。AMD作为一个市场早期的投入者,交学费是在所难免的。尽管Microsoft、CA, Oracle都簇拥来为AMD开发软件,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局面却没有根本的改观。
相关资料:
世界上前500名商用服务器排名
转自《IT168网刊》
服务器领域始终是非大众的IT热门,但是随着64位处理器的出现,尤其是AMD的Opteron和Intel的安腾2和至强的出现,进一步拉动了服务器性能的提升。而同时网络游戏的大幅度兴起,从侧面促进了市场对于服务器的需要。此外目前正在使用中的服务器大多数都是构建于2000年前后的网络热潮期,大部分还都停留在早期PⅢ至强服务器阶段,从目前看不论处理速度还是内存带宽都严重的过时。
真正的64位服务器目前还处在刚刚推出的阶段,安腾2推出至今仅仅才有300多款软件的现实令intel已经失语了一年多。AMD在4月底推出的Opteron则似乎渴望打乱这个市场格局,尤其是对于intel的安腾2,Opteron完全有实力在中低端市场上掀翻它。而在高端市场随着SUN莫名其妙的走弱,惠普和IBM渐渐在RISC服务器领域的发威,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我们对于服务器市场变化的本能性关注。
Linux的伏笔
当SCO莫名其妙的将IBM推上被告席,将UNIX指定为自己独有的产品的时候,我们再一次为Linux不可抵挡的全面胜利欢呼。自从2000年开始的Linux全球普及热潮以来,无数高端服务器放弃了昂贵的UNIX,转而使用廉价,性能却几乎等同于UNUX的Linux系统。而同时那些原本使用Windows NT的低端服务也在一点点向Linux投诚。所以Linux作为目前最普及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服务器的市场格局。
而IBM作为一个长期的托拉斯式的投机分子,在2002年的时候开始给与Linux强力的火力支持,其市场成果一下子在2003年突然显现。惠普和IBM这类以Linux为主,UNIX为辅的服务器巨头快速提高市场份额,5月30日出版的《IDC Quarterly Server Tracker,2003财年第一季度》显示惠普在2003年第一季度几乎占据了27.9%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服务器市场位居第一,比上一个季度一口气增长了2.1%。而与此相比固守自己操作系统和服务器架构的SUN则在这场服务器标准Linux化的大潮中失了势,尽管麦克尼利死活不承认Linux的功效,也不承认SUN在走下坡路,但是SUN的沦落似乎是不容置疑的现实了。
混乱中的服务器市场
2003年服务器高端领域的内斗似乎还不会发生,安腾2与Opteron的正面交锋只会在中端市场出现,而高端似乎还是IBM和惠普对SUN秋后算帐的格局。于是国内服务器厂商,包括浪潮、联想、浙大网新等国内厂商们都不甘于充当低价跟进者的角色,在IBM、HP和DELL的夹缝中抢夺生存空间。随着诸多场上进入中低端服务器市场,加之中低端服务器可以选择的处理器也从单一的至强,丰富到目前的5类不同档次处理器。所以产品的功能变化在所难免。更多厂商加入竞争的同时也会逐渐专注于专业化领域,而对于中小企业的多功能服务器则会像当年福特的T型车那样的流水线产品,这从IBM的蓝易就能看出来很多征兆。
当国内厂商还在大打价格战,比谁性能更高的时候,IBM的ON DEMOND悄悄的灌输了应用与服务的概念。这似乎是对目前服务器性能过于强悍的一种规避,对于中低端服务器不谈性能,只谈应用与服务才是最最明智的商业策略。要知道IBM等厂商已经在优化他们的通用服务器,以通用服务器来“以不变应万变”。这对于目前日趋同质化趋势的服务器产品来说,最难保持的将是特色与竞争力。
但是IBM可曾想过这个符合他自身利益的中间件能得到其他软件开发者的支持吗,Linux作为IBM中间件的核心部分只是可以从外表上连接非微软体系的程序开发者,即便IBM找寻到一个万金油的中间件充当翻译,但是这个翻译的过渡者能保持多久的中立性呢。大而全的软件观念其实依旧充斥在IBM脑中,最后的意图还不是再形成一套属于IBM观念下的软件世界。
IBM最欣慰的是在发布On Demand战略后,运通公司与摩根大通银行第一批的送来总共价值90亿为期7年的IT外包协议,这也堵住了对新总裁帕尔米萨诺严厉抨击的IT评论家们的嘴。但是此时ZD的专栏作家John C. Dvorak率先对IBM开炮,疑问的焦点集中在了IBM这样发展下去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软件公司。有意思的是在对IBM中国公司采访的时候,接触到IBM上上下下都一口咬定IBM是服务公司,大有软硬兼施的感觉。在目睹了“小深蓝”于Unix服务器市场所创的奇迹之后,IBM抛出了蓝易系列服务器。此举明显是在跟新惠普针锋相对,因为从新惠普全球总裁卡莉到中国区总裁孙振耀都再三呼吁“敢问谁才是真正的蓝色巨人” ,卡莉甚至许诺惠普中国服务部门“两年内超过IBM,我把私人飞机借你们用一个月”。IBM服务部门一位高层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回击道“惠普做IT服务,他们就是卖碳粉盒的……”
安腾2的等待和32位仿真器们
我们可以将安腾2归入高端服务器核心处理器,也可以将其并入中档入门级别的产品,重要的是在中低端服务器市场,目前IA架构服务器占据垄断地位,这也是大多数服务器制造商始终不渝的跟随intel的原因,但安腾2过高的价格却令更多的最终消费者摇头。于是乎服务器厂商不得不叫出了“应用是竞争主导因素”这样的空洞的口号。
如果与第一线的数据中心等服务器大客户接触就会发现,三台至强或者高端P4赛过一台安腾2的比喻层出不穷。所以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考虑,不论是最终使用者还是服务器制造商,都更多的将自己的重点力量发展低端服务器,而利用集群解决方案的方法连接这些低端服务器。其实等安腾2降价的心理效应从侧面造成了安腾2目前滞销的尴尬局面。不过不要为intel没有Opteron这类的过渡产品担心,32位仿真器已经成为intel不公开的反击武器。安腾2加装64位处理器应用32位应用仿真器以后,性能要比至强高很多,似乎这也在成为安腾2用户目前不得不选择的一项实用措施,毕竟目前可以使用安腾2的64位软件还是太少了。
目前市场上对中低端用户的争夺已经进入到白热化,IBM eServer x440就是这样的产物。它不仅是首个供应基于至强处理器的8路服务器的,并且也是首个供应基于至强处理器的16路服务器。配置1.6GHz至强的16路eServer x440起价就高达81332美元,这还不算那些扩展部件。随时可以将现有的4路、8路服务器扩展到16路,也可以很容易将16路、8路的x440拆成4路的x440,就像搭积木那样方便。但IBM eServer x440作为重炮手,充分采用企业级X架构技术的IA-32平台,结合第一个32/64位混合的芯片组,利用IBM 的“自主运算”技术,加之模块化组件设计,目前牢牢的控制着最高级别的至强服务器市场,在电信和金融市场拥有绝对的制空权。
期待中的Opteron
AMD的Opteron被服务器同行们视为狡猾的设计,关键就是在与其32位与64位兼具的功能。这大大满足了目前服务器市场低端与高端中间的衔接,压了至强一头的同时,也打击了高价服务器,更对intel的安腾2戳了一软刀子。尽管AMD无数次澄清自己Opteron处理器64位架构的初衷是让整个计算行业迅速地、平稳地过渡到64位计算平台上去,并且将循序渐挂在嘴边。其实Opteron并不敢跟安腾2真正进行比较,而只是敢于与至强来比,这其中的意味相信大家都明白。但是AMD没有看到一个现实中的问题,就是至强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服务器制造商的充分认可,几乎每个厂商的低端服务器都是挂着至强的头牌。
目前IBM似乎是Opteron首当其冲的合作者,当时具体机型却并不多见,而且令人尴尬的是Opteron从目前看几乎被用在了安腾2替代者的位子上,美国国家实验室选用10000颗Opteron,以及好莱坞电脑特效者们的需求,似乎是目前Opteron主要的应用。更多的使用似乎倾向于将诸多Opteron连接起来使用,而不是AMD更希望看到的中小规模Opteron。Opteron目前有100、200和800系列,100是入门级的工作站及单处理器的服务器,200则是主流的一路和两路的服务器,800则是8路以下的服务器。现阶段AMD还重点在主流服务器市场,也就是8路以下的市场,所以最低价的64位服务器将是极具诱惑的。AMD作为一个市场早期的投入者,交学费是在所难免的。尽管Microsoft、CA, Oracle都簇拥来为AMD开发软件,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局面却没有根本的改观。
相关资料:
世界上前500名商用服务器排名